今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5个扶贫日,也是第2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

在精准扶贫、医疗帮扶中,总是离不开广东白大褂的身影。无论是丝路重镇的喀什古城,还是雪域江南的桃花林芝,都承载着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援疆援藏干部的不舍情怀和深深眷恋。

妇幼人在边疆,留下了哪些动人的故事?

一张卡片的秘密

作为广东省第二批组团式援疆干部,儿科肾脏专科主任王伟光,已经是一名30年工龄的资深妇幼人,熟悉他的同事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光光主任”,不仅因为他“咣咣”过硬深厚的专科素养,还因为他平易近人、随和活跃的顽皮个性。

2017年刚刚过完年,上级援疆通知刚一出,“65后”的光光主任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入疆前,他积极锻炼身体,却不小心扭伤了膝盖肿成大包,行动困难。“轻伤不下火线!”出发当日,王伟光硬是顶着伤痛,拄着拐杖,借助轮椅,在队友的协助下,随第二批组团式医疗队毅然开赴新疆。

在喀什,王伟光被受援医院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任命为儿童中心主任、儿内二科主任。在援疆期间,他充分发挥管理专长和技术优势,开展12项新项目新技术,在南疆地区首先开展了治疗儿童脓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净化(CRRT)新技术,提升儿科专科综合诊疗能力水平。原来需要送乌鲁木齐的病患,不但全部实现技术自主,甚至还出现逆向转送,这种进步让王伟光激动骄傲了好长一段时间。

援疆工作接近尾声,可是王伟光也有放心不下的事情。一名叫做娜达(化名)的10岁的维吾尔族小姑娘因肾病已经成了医院的常客,家庭也被孩子的病痛拖累得千疮百孔。看到一家人的难处,王伟光说,“把孩子交给我,放心吧。”

活泼爱笑的小娜达出院时,脸色红润了许多,但她一家人不知道,王伟光一直悄悄自掏腰包,担负了绝大部分费用。但此后每个月,王伟光都会收到一张手绘的卡片,上面写满了稚嫩的笔触和诚挚的祝福。细心的父母,与孩子一起用这种心照不宣的方式,表达着他们的敬意与感激。

王伟光担心援疆结束后,这些卡片无人收取退件,可能会伤了小娜达的心,他特意嘱咐同事,一定要好好替他保存这些“秘密卡片”,说不定哪天他还会亲自来取。

一颗瓜子的“见面礼”

作为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的中青年骨干,黄冬平一直是专业上的翘楚。科内,大家都说黄医生不做医生,可能就是一名将帅之才,大家都笑称他为“儿科少帅”。

当接到援疆任务时,他毫不犹豫地承接下来。刚到喀什第二天上午,黄冬平正在查房,一场千钧一发的急救却不期而至。

莎车县一个三龄儿童因气管异物,呼吸困难,无法行走,几乎奄奄一息,黄冬平当机立断,立即组织人员,开展支纤镜气管取出术。这是和死神赛跑的一项工作,稍有不慎,孩子就会因为大脑及器官供氧不足,造成不可逆的重大伤害。

此时孩子已经无法正常呼吸,随时有生命危险!生死时刻,分秒必争,黄冬平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后,迅速进入儿童重症监护室、内镜中心开展工作。终于,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手术,一颗正好堵塞在主支气管的瓜子被顺利取出,孩子终于转危为安。

面对小小瓜子引起的轩然大波,黄冬平却久久难以平静:如果技术不过关,一旦需要外送救治,那么这个孩子很有可能因为贻误抢救时机而丧命。

“想不到,我以这种特殊方式度过了援疆工作首日,一个小瓜子给自己这么大一个‘见面礼’。”黄冬平说,这个事情让他印象深刻,却又意义重大,因为他深深地明白,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的职责所在。未来他期待着能锻造一支训练有素的儿科团队,守卫喀城乃至南疆人民群众的健康。要以坚定的勇气和毅力,不断砌高加固人民健康的守护长城。

高原上的“大内高手”

2017年5月,省妇幼产科赵莉娜医生加入了全省第三批组团式援藏工作。赵医生快人快语,聪颖伶俐,脑瓜子反应迅速,因无可挑剔的技术流被科内同事称为“大内高手”。

在产科危重症抢救一线工作近十年的她,经历了数百次的大大小小的各种妊娠合并症的处置,练就她一颗强劲淡定的心脏。但真正到了林芝市第一人民医院,她却切实地感受到,受援医院在设备硬件条件上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在技术软件上,还是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她当机立断,通过“传帮带培”一套组合拳,为技术提升、团队建设打开了新的局面。她另辟蹊径,带领当地医生阅读国际前沿文献,掌握最新科研动态,从观念上打破禁锢,鼓励他们申报课题,撰写论文,把新方法新技术新思路引入临床实践。

赵莉娜雷厉风行、果断高效的行事风格,得到科内同事的高度认同。这个“大内高手”无论多晚,只要一个求助电话,赵莉娜总能迅速就位、冲锋陷阵,一套行云流水般的“神操作”,顿时让局面转危为安。

有一次,待产的藏族产妇央金(化名),白天觉得有些头晕目眩,肚子痛。查房的时候,赵莉娜留意到了央金的异样,经过详细询问,她立即安排央金进行了胎监和筛查,果然发现了轻度先兆子癫的迹象并及时处理。

援藏工作期间,她积极开展疤痕子宫阴道试产(VBAC),难产接生臀位助产等技术,积极推动自然分娩,针对产后出血开展了子宫止血球囊宫腔填塞止血术,宫颈钳钳夹止血术,宫颈机能不全复发性流产患者开展了子宫颈环扎术,大大降低了产后出血,流产早产风险,在高原地区严重缺乏抢救急需的血液制品,新生儿抢救能力低下的环境下,大大提高了藏族人民母婴生命安全健康。

手机里的爸爸

2017年5月,随着全省第三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抵达林芝,文斌医生第一次踏上雪域高原。而几天前,这位省妇幼最年轻的“80后”援藏干部,刚刚作别家中尚在襁褓四个月大的小儿子和还在上幼儿园的大女儿。

刚到林芝,文斌被任命为林芝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分管妇科业务。他从建章立制开始着手,梳理工作流程,看着妇科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文斌心里别提多高兴。

整个援藏期间,妇科收治患者100余人次,开展腹腔镜手术50余台,宫腔镜手术10余台,其中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6台。有很多来自波密、墨脱、察隅等偏远地区的患者都慕名而来。大家都说,这个小哥“真有两把刷子”。

文斌医生援藏期间,正值林芝市人民医院创三甲的关键时期,他主动请缨,积极承担创三甲工作任务,在妇产科的诊疗规范和各项制度的完善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参与设计、装修、成立了具备有VIP产房等极具特色的“林芝市人民医院分娩中心”。经过共同努力,林芝市人民医院2017年12月成功创三甲。

文斌还利用专业知识和技术,结合实际情况,重点发展妇科专科化,开展妇科腹腔镜及宫腔镜的手术治疗。入藏后第二个星期,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及患者术前评估后,他立即开展了林芝市第一例的宫腔镜检查术。随后,又顺利开展了首例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首例宫腔镜残留胚胎组织物电切术、首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填补了林芝市妇科微创手术领域的空白。

为了真正把技术留在藏区,他一对一帮扶了巴桑医生和姚冬花主治医生两位本地医生,实现了由“输血式”援藏到“造血式”援藏的转变。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援藏期间,文斌的爸爸突发重病住院,他心急如焚,他只能通过家人朋友,安排爸爸入院治疗。工作虽然繁忙、家庭挂心,但是文斌也不断被淳朴善良的藏民所感动。他回忆有次下乡义诊,素不相识的藏民,热情地请他们到家里做客,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招待他们,因为藏民认为医生救死扶伤,神圣而崇高,值得尊敬。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藏族阿妈因患盆腔肿瘤而四处求医,最后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文斌医生,因为病情比较特殊,一开始文斌建议她到广东转诊。但第二天,这个阿妈又找到文斌,说昨天她已经打定主意,要请文斌为她手术,为此她还专程到寺庙,按照藏族习俗进行占卜,结果与她想的一样,说援藏医生给她做手术就一定会康复。

文斌医生面对淳朴的老人哭笑不得,但是患者的要求恳切,他在进行了科学评估的基础上,主刀为这位阿妈进行了手术,最终她康复出院。质朴藏民,以最原始的崇拜,信任援藏医生。而援藏医生以最精湛的技术和最负责的态度,回馈群众。医患关系回归至返璞归真的互信初始状态。

援藏结束后,家人去机场接机,已经会走会跑会讲话的小儿子却不敢认他。当妈妈让他叫爸爸时,孩子下意识地看了一眼经常视频连线的手机。在孩子的稚嫩的认知世界里,爸爸不是在手机中吗?怎么会跳出来!文斌心有愧疚地紧紧抱着已经结实的小儿子和亭亭玉立的大女儿。但回想一年的成就,他说,如果要再选一次,他还会去援藏!

“愿为冰雪飞花去 化作昆仑漫漫情”,援疆援藏的过程中,仍然持续发生着诸多的感人故事,也正是南疆疏勒和西藏江南的独特的风土人情,哺育了钟灵毓秀的民族品质,造就了为民服务、造福一方的援疆援藏团队。

经过历任援疆援藏干部的努力,完善的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初步构建,新疆、西藏受援地妇幼健康素质和质量得以显著提升,更多边疆群众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就医体验得以实现。

【记者】朱晓枫

【通讯员】朱颖贤 赵兵 刘元铃

【校对】冯志坚

【作者】 朱晓枫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医疗~广东健康头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