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2019,很多企业家都浑身不舒服——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早有预兆。先是这几年闹的沸沸扬扬的共享单车逐个死掉,让共享经济几乎成为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坑;紧接着多家长租公寓爆雷,让广大群众对长租公寓的核心商业模式从吹捧瞬间变成质疑;再然后是程维宣布滴滴严重亏损,要裁员20%,让人不由得怀疑滴滴老矣尚能饭否;就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京东了大家关键性的一击,强哥首先表示京东业绩良好、前途光明,为了庆祝一波,公司决定执行一个长期的裁员计划,预计最终裁员人数在50%左右。

这下吃瓜的彻底凌乱了,这都是什么剧情?共享经济、房地产行业、交通出行、电商零售这几大行业秀了一波什么操作?总不能是大企业们合伙演戏想跟影视业抢贺岁档吧?于是,大家终于明白,2019是一个由内及外散发着寒意和恶意的年度,想要活下去,就一定要思考“为什么”……

大规模裁员和倒闭——2019年企业的死亡元年

企业为什么会死?为什么不盈利?为什么玩着玩着资金链就断了?仅仅是因为管理混乱?仅仅是缺少资本的注入?这些都是原因,却又都不触及根本,因为这些只能制约企业的发展,却不能决定企业的生死。真正能让一个企业陷入泥沼、置于死地的原因只有一个——方向错误!

什么是方向?对于企业来讲,方向就是通过对制度的感知、政策的解读、行业的分析去建立自身的企业逻辑、发展方向等。一个企业在发展中选择了错误的方向,那么该企业必将受到严重的损失,甚至对企业寿命产生威胁。当然,如果该企业在成立之初就选择了错误的方向,那么企业的架构约优秀、管理层越英明、执行层面效率越高,最后下场也就越凄惨。

举个例子,当初共享单车车刚一露脸就获得了资本市场极大的好感:

1.概念新颖

2.政策支持

3.市场广阔

所以它很快就拿到了大量融资。理论上讲当企业获得如此成就,基本上已经可以树立典型供后世膜拜了。然而行业先是爆出单车乱停放、而后出现用户故意损毁、私自占有车辆导致维护成本连年攀升、最后又被爆出企业烧钱抢市场致使资金链断裂、用户提取押金成难题……在经历多年的摸爬滚打之后,共享单车被现实折磨的体无完肤。

其实,上面说的原因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一点,共享单车创业之初对行业方向的把握不准确,换而言之,创业者对共享经济的解读有问题。

大规模裁员和倒闭——2019年企业的死亡元年

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本质上讲共享经济是人-物-人的链接模式,其中人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而创业者把所有的营收问题都考虑到了,唯独忽略了人的因素:用户对车辆的私自占有、盗用、甚至损毁,公司维护人员怕麻烦拒绝维修损坏的车辆,直接申请投放新车等,都为公司增加了大量的成本。可以说人的素质给共享单车上了很沉重的一堂课,以至于有专家感慨,国民素质配不上共享单车……

其实,类似于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早在很多年前就曾经出现过,不过之前大部分是由私人承包一定数量的单车,建立租车点,由用户使用付押金、暂押身份证的模式租车,最后,再由用户将车还回租车点、取回抵押物。金钱和证件的双抵押模式、以及固定的存取地点,让这种近乎笨拙的运营模式在损耗方面惊人的低。

如果,共享单车企业在创业之初能对行业进行深入的解读,借鉴单车出租的优点,以代理的模式将单车的运营权下放,与代理方共享利益,同时适当分担风险、强化车辆的监控环节,共享单车将走向另外一个结局。

大规模裁员和倒闭——2019年企业的死亡元年

同样的,如果滴滴顺风车的定位方向不是社交、如果爱屋吉屋的运营方向不是去门店、如果寓见公寓的运作方向不是挪用租户的租金……千万个如果最终回城一句话,如果还是浅显的读政策、简单的看行业、迷茫的做企业,到头来也只能迎接谜一样的结局。

所以,2019年做企业,一定要做好三件事:精读政策、深挖行业、找准方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