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这样,萧何按照召平的计策执行,把家人全都送到刘邦的前线——当然刘邦也不会让他们作战,但至少是有了人质。这个时候,召平出来了,他对萧何说:“您要大难临头了。

在古代,爵位以公侯伯子男而分。其中公爵极难,平时不立,因此侯爵基本上已经是普通大臣的极致了。

不论是影视剧还是小说,侯爵都是锦衣玉食,养尊处优,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奢华生活。不过,有的时候,饭碗也不是铁做的,有些侯爷过的就没有那么好。比如秦朝的东陵侯,生活水平的直线下降,成为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教材典型”。

看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位侯爷跟皇陵有关。而他负责的东陵,正是秦始皇母亲赵姬的陵墓。他负责东陵的看护和管理,故而封为东陵侯。

东陵侯名叫召平,也有记载叫邵平。原本这个工作也很清闲,生活也挺幸福,可惜饭碗还是丢了。

这也不怪他,他的领导——秦二世的饭碗也丢了,大秦亡了……

在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进程中,秦朝被推翻,秦朝灭亡,东陵侯也就下岗了。

下岗了的召平蒙了:我啥也不会干啊,谁给我几座坟看看啊?

问题在于,那个时候又没有这种行业,汉朝初年也没有什么皇陵,哪有召平工作的机会。最后,召平实在没有办法了,竟然只好在长安城东开地种西瓜,然后跑到城门口去卖。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召平卖西瓜,竟然卖出了名。他的西瓜不仅皮薄,而且非常甜,最后居然成了一大品牌——东陵瓜。

可是,这名是出了,反而更凸显出了他的落差。好好的一个侯爷,竟然成了瓜农,让人不禁唏嘘人生的大起大落,也感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造化弄人。

因此,历朝历代,文人骚客都少不了要用这个典故来作诗。比如王维的《老将行》就说:“路旁时卖故侯瓜 ,门前学种先生柳。”李商隐也有诗《永乐县即事一章》说:“芳年谁共玩?终老召平瓜。”

不过,召平的运气也还好,因为他后来在汉朝也做了官。虽然刘邦没用启用他,但是刘邦的重臣萧何把他召到自己的手下做事。

公元前196年,河北陈豨反叛,刘邦带兵亲征。据说陈豨在河北反叛的时候,京城的韩信也准备与他里应外合。为了防止韩信作乱,吕后联系萧何,将韩信诛杀。

消息传到刘邦那里,刘邦马上将萧何封为相国,增加5000户封邑(也就是把5000个老百姓的赋税都给萧何做年终分红),另外还派500名侍卫保护萧何。

萧何的加官进爵,让很多人都羡慕,朝臣纷纷前来祝贺,萧何也是洋洋自得。

这个时候,召平出来了,他对萧何说:“您要大难临头了。”

萧何很纳闷:“我这现在风光无限,走上人生巅峰的,怎么还大难临头呢?

召平就说:“你以为皇上真的是信任你吗?如今韩信被杀了,他不在京中,就怕你图谋不轨,所以赶紧给你加官进爵,就是为了先稳住你。等皇上回来了,有你的好果子吃!”

萧何一听,不禁直冒冷汗——说得太有道理了!他连忙向召平问计:“我该怎么办啊?”

召平说:“为今之计,你应该把皇上封赏你的东西全部辞掉,然后把你的家财都用来支援前线。同时,把你家里的人都送到前线作战,皇上就不会怀疑你了。”

就这样,萧何按照召平的计策执行,把家人全都送到刘邦的前线——当然刘邦也不会让他们作战,但至少是有了人质。于是,刘邦不再怀疑萧何,君臣相安无事。

看起来,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召平看透了人生,才能在这样的悲喜之间冷静地看到事情的本质,最终给萧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不过,多年以后,萧何还是被刘邦下了大狱。虽然没有死掉,但也是走了一遭鬼门关。或许,那一次,没有了东陵侯召平的建议,萧何才会犯下错误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