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用“火山构造-火山岩相-火山岩性”三位一体填图方法对嵊州地区中生代—新生代火山岩进行了详细调查,查明了工作区火山构造的面貌,系统划分火山构造的级别和类型、火山岩相-岩性类型及特征。通过嵊州火山岩区填图方法的实践,总结了陆相火山区火山构造、火山岩相、火山岩性“三位一体”填图方法和岛屿区综合地质填图方法,为国内陆相火山岩区及岛屿区地质调查与研究提供技术方法示范。

转载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

摘要:通过对嵊州陆相火山岩区和舟山群岛岛屿区示范填图,查明了嵊州地区火山机构类型及范围,火山岩相-岩性特征及变化规律,划分了火山活动旋回,总结了火山活动历史;新发现衢山岛海西期变质岩。查明了岱山岛港口、海岸带、滩涂地质遗迹等主要地质资源,分析了水文地质工程背景,总结第四纪类型及成因。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陆相火山岩区填图方法和岛屿区综合地质调查方法,为火山岩区及岛屿区区域地质调查与研究提供示范。1.项目概况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陆相火山岩广泛发育,但是由于火山作用的迁移性及穿时性,陆相火山岩的填图工作相对较难开展。“武夷山成矿带龙泉—上杭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承担。项目周期为2016—2018年。该项目在浙江舟山群岛—嵊县地区开展了陆相火山岩及典型岛屿区填图方法试点,主要目标任务是为支撑陆相火山岩区、岛屿区地质填图理论和方法研究,服务于海陆统筹地质调查工作,总结提出面向经济与社会需求的岛屿区综合地质调查理论及技术方法,并完善陆相火山岩填图方法、修编火山岩区填图方法。2.成果简介

(1)查明了浙江嵊州地区中新生代火山构造的面貌,系统划分火山构造的级别和类型、火山岩相-岩性类型及特征。运用“火山构造-火山岩相-火山岩性”三位一体填图方法对嵊州地区中生代—新生代火山岩进行了详细调查,查明了工作区火山构造的面貌,系统划分火山构造的级别和类型、火山岩相-岩性类型及特征。划分出29个Ⅲ级火山构造及60余处次级火山构造(火山口、火山通道、复活岩穹等);根据火山喷发类型、火山物质搬运方式和定位环境与状态,将火山岩相划分为溢流相、空落相、爆发崩塌相、火山碎屑流相、涌流相、喷发-沉积相、火山口湖相、侵出相、火山颈相,基本查明了各岩相的宏观、微观、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火山机构、火山岩性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确定古火山喷发类型奠定了基础。

(2)在新昌盆地中新发现东茗复活破火山,结合盆边断裂构造特征和盆地沉积物岩性组合及沉积相的时空分布规律,重塑了新昌盆地形成—发展—消亡的演化过程。

(3)在嵊州地区新生代火山岩中新发现4处典型火山口(图1)。通过火山机构的解剖和岩性、岩相分析,系统总结了嵊州地区新生代火山岩岩相特征,并首次将大面积溢流相玄武岩按岩流单元的划分为简单岩流单元和复合岩流单元两种类型(图版Ⅰ—a、b)。

图1 嵊州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火山口卫星照片

a—福泉山火山口;b—飞凤山火山口;c—石棋盘火山口;d—大尖岗火山口

(4)初步查明了衢山岛第四纪沉积物、海岸带地貌特征及成因,并对衢山岛地质遗迹进行了调查。衢山岛第四纪沉积物主要为洪冲积砂砾石层、含砾亚黏土层以及海积(含砾)淤泥质黏土;主要形成沟谷洪冲积平原和海相沉积物冲海积平原两种。衢山岛包括了9处地质遗迹(图版Ⅰ—c~f),其中省级地质遗迹2处,市县级7处。具有代表性的遗迹有衢山镇陈蔡群变质岩相剖面、衢山镇凉峙深熔柔流褶皱构造形迹、衢山镇上冷峙砾滩、衢山镇小公山海蚀海积景观。

图版Ⅰ

a—复合岩流单元;b—简单岩流单元(柱状节理双层结构);c—衢山岛海积地貌;d—变质岩地貌;e—海蚀地貌(海石崖);f—海蚀地貌(海蚀洞)

(5)初步编写了《陆相火山岩地质调查方法》和《岛屿区综合地质调查方法》,并举办了全国性的陆相火山岩填图方法培训会议。为总结交流中国中生代—新生代陆相火山岩区填图技术与方法,提高填图人员专业素质,提升解决关键地质问题的能力及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于2017年10月举办了“陆相火山岩区填图方法培训和野外现场交流会”。会议交流总结了火山构造、火山岩相、火山岩性“三位一体”的填图方法、思路及填图方法存在的问题。3.成果意义

通过嵊州火山岩区填图方法的实践,总结了陆相火山区火山构造、火山岩相、火山岩性“三位一体”填图方法和岛屿区综合地质填图方法,为国内陆相火山岩区及岛屿区地质调查与研究提供技术方法示范。搭建了陆相火山岩调查研究多学科交流平台,开启了陆相火山岩区的调查研究工作一个新时代。同时,通过对典型岛屿区综合地质调查方法的探索性工作,初步提出了岛屿区综合地质调查方法,该填图方法在衢山岛地质调查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衢山岛地质调查、地质遗迹调查、地质遗迹开发及科普工作提供了基础。(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褚平利 赵希林 余明刚供稿)致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