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网络用语表达思想情感。很多习惯于使用网络用语的年轻人,语言越来越贫乏,偶尔说句成语都觉得不习惯。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3月21日《中国青年报》)

报道提到,福州市中学老师蔡筱佳(化名)称“无论是描述什么东西还是事件,我都是用同样的方式去表达。”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大学生梁杰(化名)则称,他平常基本不会说成语、诗句,也不会用一些修辞,而是不自觉地复制别人说的话。

著名作家白先勇在讲述现代汉语命运时曾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外患”是受西方语言冲击,“内忧”则是受到网络等新兴传媒的冲击、渗透与异化。守护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要从守护传统语言文化做起。在辉煌灿烂的语言文化遗产中,文学作品是输送前人智慧精华的血脉。但是今日,诗歌、散文的发展状况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优秀的传统难以继承发扬,新兴的作品质素却在滑坡。

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我国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新时代新文化的基石。要结合当前新时代的要求,对传统文化赋予现代的意义,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对传统文化做出当代表述,为文化发展开辟出更大的空间。

一是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要重视学校对于语言文化的传承功能和主流媒体的传播功能,打造能够吸引青少年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其中的大众传播平台,并让其成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文字的新渠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新载体。二是要大力促进中华语言文化的传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大力发展诗歌、散文、成语的传播,开辟多层次语言文化交流渠道,拓展语言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话语能力成为对外传播的核心能力。(程方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