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的《我家小两口》中,严屹宽杜若溪这对,可以说是承包了所有笑点。

产后处于待业状态的杜若溪,想起了曾经与朋友一起合伙开的火锅店,打算去视察一番。

可是当她进店后却发现与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大中午正值饭点却没有一个人!

八百多平米的店里只有几位无所事事的服务员,生意十分惨淡。

不仅如此,就连店员们对菜单都不了解,客人想点个凉皮吃却找不到,服务员自己看了也找不到……

但杜若溪并不甘心,她为了能让店铺更好的运营起来,还亲自去找薛之谦取经。

本来薛之谦还想热情地传授开店经验,但得知杜若溪的店每个月赔几百万的时候,薛之谦的画风就变成了段子手,说什么都没有用,只能调侃了。

一路上严屹宽都在劝她放弃开店,及时止损,可是杜若溪似乎并没有这个打算,坚信自己只是店面选错了地方,还要再开一家店……

这时,在观察室中的向太就分享自己的生意经,做生意要亲力亲为。“当然也有些人注定不适合做生意那就要及时止损,在错误的道路上倒退就是进步。”

那么杜若溪为什么不愿意及时止损呢?

经济学有一个专门的术语来解释这种现象,叫做沉没成本效应(Sunk Cost Effects)。

已经投入并且损失的价值,会造成我们对未来投入的判断。这就是 沉没成本模式 。

由于害怕损失,所以继续投入,到最后面损失更大。这是我们常常犯的错误,沉没成本模式。

这种效应大量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比如,你决定进去花50元随便看一场电影。

刚坐下来15分钟,你就发现这部电影无聊透顶,你确定继续看下去对你毫无价值,但是,你会愿意马上离开吗?

绝大部分不知道沉没成本这个概念的人都不会离开,因为他们觉得这是我自己主动花了钱的。

说到这里,我就要和大家分析一下这种看起来非常不理智的行为出现的原因了:

原因一:人对损失的感受比获得的感受强烈4倍。

尝试在内心里体会一下,如果我借你100块,还你102元的快乐;和我借你100块,只还你98块的恶心感。

在同样的刺激下,人们总对失去有过高的判断。

利用人们的这个心理,很多商家通过这个效应大做文章:

比如你去参加一个课程的试听活动,活动结束的时候销售人员问我是否有兴趣报名参加课程,可以先交100块的定金,之后可以代200元的优惠券直接优惠,到时候如果真的不想参加,那定金是退给你的。

这个时候,你就应该知道,商家用沉没成本的套路。

一旦你交了这个定金,担心损失的感觉就像魔法一样在暗地里起作用,之后就很大概率去参加这个课程了。

买车买房的时候也会有这种现象,销售人员会陪你花很多时间,看车,试车(房),并且收取一部分订金,不断让你投入更多的沉没成本(时间和金钱),为的就是,让你掏钱。

原因二:担心自己打脸,丢面子

因为之前是你自己主动的承认和付出的,没人强迫你,所以,之后的反悔行为,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你对自己之前行为的否定,也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了,由于担心丢面子,很多人不愿意放弃,愿意一撑到底。

很多理发店就经常使用这种变形的捧杀策略,比如,在提出他的要求之前,先夸你一番,如果夸得在理,绝大多数人都会笑笑或者默认,因为没人对好听的话反感的。

之后,他们就会开始给你制造压力,说,像你这样的人应该怎么样怎么样,他的潜台词就是,你既然承认了我对你的赞许,你的后续行为,就应该与之前保持一致,不然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这时候如果你拉不下面子,你就进入这个圈套了。

又比如,你为了隐瞒一件小事情,而撒了一个小谎。然后为了不让自己的小谎言被揭穿,于是继续撒了一个更大的谎来弥补,最后你终于无法收拾,颜面扫地。

这也是由于不想自己打自己的脸的心理暗示导致的。

总结:“握不住的沙,不如扬了它”

沉没成本效益是我们生活中隐藏的最大的一个认知误区之一,也是很多人不开心、长久失败的源泉,希望看过这篇文章的你,能够变得更加精明和理性,别再成为情绪的奴隶,让伪装的坚持,让你满盘皆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