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技术驱动金融创新,为金融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当前金融行业的竞争格局中,金融科技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2019年初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专门提到“支持深圳市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开展科技金融试点,壹诺科技认为这将进一步加大区内金融科技的融合力度。”

在《纲要》里,深圳被置于和香港协同的地位,连同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盯上“国际金融枢纽”这面大旗。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深港澳三地合作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中香港金融业发达,深圳科技创新实力雄厚,只有进一步加大区内金融科技的融合力度,才能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增强大湾区内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引领和支撑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而香港和深圳在金融科技发展上各有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究竟谁更适合担当金融科技主角这一角色?

金融科技在香港

发展优势

一是金融生态,香港金融体系庞大,贯通东西方。据2018年5月的统计数据,金融服务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近18%,影响巨大。全球无数金融机构区域总部在此聚集,金融生态非常完整。

二是基础设施,香港有重视信誉的商业文化,透明的法规及健全的监管,并注重资讯安全,有利于金融科技规范发展。香港作为进入亚洲市场的战略高地,其税制简单且税率较低,拥有最优质的商业基础设施以及大批专业化的金融人才。

三是融资优势,香港最大的优势在于融资,仅在金融科技领域,2017年亚太地区前十大金融科技投资案例均在内地和香港,占整个亚太地区金融科技投资的90%。由于香港有丰富的金融业态,除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外,还有私募基金、对冲基金、主权基金以及传统产业基金的参与,除私人资本外,特区政府也提供基金支持金融科技的发展。

发展劣势

一是创新对企业、银行以及投资人缺乏吸引力。对比内地,香港本土仍只是一个小市场,现有的金融体系和市场参与者已占据主导地位,新模式或新业态很难产生类似内地市场的瞬间爆发效应。虽然近年来香港在金融科技行业的融资方面有着不俗的成绩,但过去五年,香港对科技的投入仅有49亿元,不及深圳的一半。

二是政府相关部门整体协调成本较高、创新技术相对缺乏应用渠道、研发成本高昂等,都限制了金融科技的发展。

金融科技在深圳

发展优势

一是健全的金融创新体制,深圳被誉为“创新之都”,有着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2018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4.1%,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过1.4万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培育了平安集团、招商银行、微众银行等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充分代表深圳品牌形象的科技和金融企业。

二是健全的资本市场服务体系,根据《2018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显示,深圳2018年获得金融科技融资事件68笔,涉及融资金额达91.34亿元。深圳还拥有作为中国两大证券交易所之一的深圳证券交易所。2015到2017年,深交所IPO的数量均居全球首位。到今年2月底,据统计数据显示,深圳在A股、香港、纽约三地上市公司总数达379家,总市值达到了10.4万亿,居全国第一。

深圳市健全的金融创新体制和资本市场服务体系为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产业基础。

发展劣势

深圳目前高等教育资源稀缺,与香港拥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众多国际知名大学相比,深圳高校数量少、办学层次低、创新人才培养不足、和城市发展定位严重不匹配。目前深圳主要依赖于人才引进,长远来看,这无疑不利于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

相比较而言,香港监管制度达国际水平,法规清晰,高效可靠,且香港金融管理局、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和保险业监管局已分别设立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这种背景为创新科技与创新金融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而深圳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内地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前锋角色,拥有较强的金融科技创新实力。两者在大湾区一个圈层内合作,有着令人憧憬的预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