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齐聚,开启中医药国际化之路

传统医学将对人类健康作出巨大贡献,同时也面临着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挑战。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专家的观点,为中医药事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论述,以及响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号召,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人民网主办,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承办的“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论坛”于3月24日,在京举办。

大咖齐聚,开启中医药国际化之路

论坛期间,与会专家高度肯定了本土医药企业与跨国企业联手、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中医药发展的策略,并发表了精彩演讲。想了解中医药哪些优势和贡献?一起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上篇:

中医药的现状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国医大师张大宁:中医药对世界有5大贡献

国医大师、中央文史馆馆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张大宁表示,现代医学近十几年来的迅速发展可以用“革命性”“颠覆性”来形容。在此背景下,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独立于现代医学之外的传统医学没有在竞争中淘汰,而能迅速发展,靠的是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大咖齐聚,开启中医药国际化之路

张大宁 国医大师、中央文史馆馆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中医药学对世界贡献的多元性表现在以下5方面:

  • 第一,理论体系的贡献。“证”是中医学独有的概念,以“证”为核心是中医学体系的根本特点。

  • 二,治疗疾病的贡献。中医药学的长期临床实践总结了大量有效方法,在不少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三,防病、养生、康复及延年益寿的贡献。这些方面更是中医学的优势所在,甚至已走在现代医学的前面。

  • 第四,中药的贡献。近年来中药的研究与应用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 第五,文化的贡献。中医学丰富的文化内涵决定了它不仅有医学属性,更体现了东方文化之美。

中医药经过两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对世界诸多方面做出自己独有的贡献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

张伯礼院士:中医药国际化,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认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前提是世界需要中医药。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需要苦练“内功”,把中医药研究的功课做好。

大咖齐聚,开启中医药国际化之路

张伯礼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张伯礼院士举例说道:“泳坛名将菲尔普斯在里约奥运会上的一张照片清楚显示,他肩头有若干个拔火罐留下的印记;屠呦呦教授领导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强有力的抗疟药物,在全球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并因此荣获诺贝尔奖。这些都说明,我们的中医药已逐渐在国际上受到认可和褒奖,这是我们的机遇。”

传统医药要被广泛接受依赖于疗效的肯定,其中关键环节在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目前已有传统中医疗法相关原创研究登上国际知名医学期刊(如美国医学会杂志),也有包括血脂康在内的多种药物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II期临床试验。

中医药国际化面临的挑战还在于:需要加强国际化中医药人才培养,建设世界中医教育标准化体系。这方面我们已初见成绩。

下篇:

业界大咖对于中医“走出去”的深刻洞见

葛均波院士:国内创新药应通过循证走向世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葛均波表示:“2018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国际疾病分类》,首次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列入分类系统。随着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药的作用越来越被世界认可。阿斯利康与绿叶制药的合作,也是对中药价值的肯定。期待通过阿斯利康这样领先的跨国制药企业,可以将更多更好的国内创新药,推广到全球,造福更多有需要的患者。”

大咖齐聚,开启中医药国际化之路

葛均波 中国科学院院士、安徽省立医院院长

一种药物若想得以广泛应用,需要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纵观降脂目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靶目标值的变迁史,就是不断通过大型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积累证据,根据证据调整靶目标值的过程。1988年美国发布的首个降胆固醇指南(ATPI)将LDL-C靶目标值定为<130 mg/dL。随着后续IMPROVE-IT、FOURIER、ODYSSEY等旨在探寻最佳降脂目标的大型研究结果的公布,这一靶目标值也在不断地调整。

作为一种优秀的中成药,血脂康想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同样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牵头进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性治疗临床试验——血脂康联合依折麦布的临床研究,证实血脂康联用依折麦布降脂效果更佳。

窦金辉博士:植物药的上市艰辛知多少?

千百年前,人们就发现植物是可以治病的。窦金辉博士的演讲向我们展示了从“有治疗效果的植物”到“植物药品”这一过程的不易。

大咖齐聚,开启中医药国际化之路

窦金辉 FDA原药理毒理审评员、植物药审评负责人

美国FDA于2004年出台了《植物药指南》。然而自指南颁布以来15年间,只有两种药物获得审批上市,即茶多酚膏剂和Crofelemer。植物药进程之艰难可见一斑,其原因之一就是安全性需要经过反复验证。马兜铃酸是个著名的例子,它导致的“马兜铃酸肾病”制约了相关药物的应用。

这样的艰辛历程,血脂康也经历过。它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了多项研究认证。

赖荣年教授:中医药发展的台湾经验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中医副院长赖荣年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经验。赖荣年教授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中药如血脂康胶囊(在台湾又称寿美降脂一号胶囊),在临床上有着亮眼表现。

大咖齐聚,开启中医药国际化之路

赖荣年 中国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系教授

血脂康的多重疗效来自于其5种主要天然成分的复合作用。血脂康含胆固醇合成抑制剂,可降低胆固醇,稳定血管内皮细胞;含天然氨基酸,可镇静、解痉,稳定血压;含植物固醇,通过干扰胆固醇的肠道吸收起到降胆固醇作用;含异黄酮,这种天然雌激素可以抗氧化;血脂康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抑制体内甘油三酯(TG)的形成。

作为一种纯天然调脂药,十几年来,血脂康经受了若干项临床研究的严格考验。早在2003年的国家新药III期人体临床试验就发现,血脂康可降低LDL-C 27.7%、总胆固醇(TC)21.5%、降低TG 15.8%。

2009年一项随机开放试验在健康对象中比较了600 mg血脂康与20 mg洛伐他汀及其活性物的有效率,结果发现血脂康的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均优于西药,且副作用更少。这些研究,均为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添砖加瓦。

赖荣年教授最后总结,传统医学将对人类健康作出巨大贡献,同时也面临着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挑战。世界卫生组织的战略有助于我们应对这些挑战,但前路漫漫,需要我们作出更大的努力。

论坛期间,阿斯利康中国与绿叶制药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备忘录,正式宣布共同建立中成药血脂康胶囊在中国以外市场的战略合作关系,加速推动血脂康的国际化进程。随着中国对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中医药的海外市场需求也可期逐步上升。本次论坛为加速中医药健康产业升级,探索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可能性带来了更多启示。

参考文献

1. The Cholesterol Wars: The Skeptics vs the Preponderance of Evidence.

By Daniel Steinberg .New York, NY: Academic Press; 2007

2. Arteriosclerosis 5:404-412, July/August 1985

3. Arch Intern Med 1988; 148:36-69

4. http://www.luye.cn/lvye/newsshow.php?id=1231

5. N Engl J Med 2017; 376:1370

6. 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 11/1958; 1(2):116-33

7.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VOLUME 286 21 MAY 1983,1603-1606

8. Cancer Causes Control. 2010 October ; 21(10): 1575–1583

9. Cholesterol: Its Regulation and Role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orders Cholesterol Volume 2012

10. Indian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2013 vol 17,issue 4 636-646

11. http://www.fda.gov/Drugs/DrugSafety/ucm293101.htm

12. Miller HG, Li RM. Measuring hot flashes: summary of a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workshop. Mayo Clin Proc 2004;79(6):777-8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