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

炎帝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黄帝

黄帝,生长于姬水(古姬水在今河南新郑)之滨,故改姓姬。

一般公认黄帝即位于公元前2697年。道家把这一年作为道历元年。传说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

公元前2697年,20岁的黄帝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因他发明了轩冕,故称之为轩辕。又因他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

阪泉之战

后来,黄帝与炎帝原先居住的姬水、姜水一带因黄河泛滥,逐渐不再适于畜牧业和农业生产,这样黄帝就首先带领部落开始东迁。炎帝随之跟进东迁。两者不可避免发生冲突。

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之间,爆发阪泉之战,黄帝战胜了炎帝,炎帝归服了黄帝,从而形成了炎黄部落联盟,同时黄帝取代了炎帝在黄河流域各部落中盟主的地位。因此,这场战争是华夏族形成的奠基之战与关键之战。

逐鹿之战

再后来,原始社会中晚期,逐渐形成了炎黄、东夷、苗蛮三大集团。其中华夏集团以黄帝、炎帝两大部族为核心。它们分别兴起于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经融合后,遂沿着黄河南北岸向今华北大平原西部地带发展。与此同时,兴起于淮河下游以南的今豫、苏、皖交界地区的蚩尤部落(苗蛮集团的一支),也在其著名领袖蚩尤的领导下,以今山东为根据地,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的中原发展,开始进入华北大平原。这样华夏集团与苗蛮集团之间的一场武装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涿鹿之战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涿鹿之战的结果,有力地奠定了炎黄集团据有广大中原地区的基础,并起到了进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族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并被逐步神化。涿鹿之战为我们中华民族在发轫时期决定日后基本面貌的历史性“战争”。

华人(不仅汉族)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