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很多人身体却表现得很矛盾,比如经常腹痛腹泻、痛经、性功能下降、下肢冰凉,但如果稍稍吃点热气的食品,又会出现口腔溃疡、烦热、口干、咽喉肿痛等现象,中医称为“上热下寒”。

愤怒的人们尖叫

如果治疗不得法,用温阳药可能导致更上火,用清热药可能导致更虚寒;碰到这种问题,中医治疗都很棘手,需要权衡症状,细心辨证用药,方能取效!

”上热下寒“中医的治疗要领是,先调理脾胃,打通通道,把上面的“热”引到下面来,中医称为“引火归元”。

一个黑的背景上发生的火灾

引火归元的中医观点中医认为肾藏精,肾中真阴包含着命门之火,即所谓的肾阳,是性机能和生殖能力的根本。还能温养五脏六腑,对人身的生长、发育、衰老有密切关系。脏腑有命门火的温养,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如果肾阴亏竭,阴不含阳,就会出现虚阳上越的病症,表现为上热下寒、面色浮赤、头晕耳鸣、口舌糜烂、生疮等。其实“引火归元”从本质而言,是用温热药治疗阴虚阳亢的方法,经常使用附子,肉桂等药。即便是使用引火归原法,出现第一种情况的时候,会在滋肾阴的药中添加引火归原的药物,而第二种情况,无须说,定用大量回阳救逆之法。 而阴虚火旺,不单单是指肾阴虚。胃阴虚、肺阴虚这些位于上位的脏腑,没有必要使用引火归原法。还是随证治之比较好。

三伏天正式开始入伏 “冬病夏治”正当时

那么今天小编我就教给大家一个用艾灸就可以操作的简单的引火归元法

1、首先打通带脉,带脉,人体奇经八脉之一,位于腰腹之间、人体唯一横向运行的脉络。“带脉”中的“带”字,含有腰带的意思,因为其横行于腰腹之间,统束全身直行的经脉,状如束带,故称“带脉”。

2、疏通胆经

刺激胆经不但有助于消化排毒,还是肝的执行官,肝火旺的问题迅速可以解决,能够直接舒解肝脏的郁结,调节心理平衡,更主要的是,它还是养生长寿的重要诀窍。因为它能“牵一经”而动全身。

3、配这2穴位,引火下行

第一主穴,涌泉穴:

《灵枢·本输》有:“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涌泉为人身诸穴的最下方,少阴又为人身六经之最里。

张隐菴注:“地下之水泉,天一之所生也。故少阴所出,名曰涌泉。”足少阴为肾经,主水,五行中水居最下,此犹天一之水由至下涌出。

其次配穴,太溪穴:

艾灸时间都要每一个穴位,都要超过30分钟,如果出现灸感,效果更好。平时也可以通过泡脚按摩的方法刺激2穴。

一旦把这2个穴位艾灸透了,身体的阴阳就平衡了,不会再有上热下寒现象,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保健养生行为,不是三天打鱼二天晒网啊。而且记住,要定时疏通经络,才是完美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