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衣蜡蝉在葡萄上的为害与防治

  斑衣蜡蝉又称椿皮蜡蝉、斑蜡蝉,属同翅目蜡蝉科,分布范围广,在辽宁、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均有分布。其寄主范围广泛,除了为害葡萄外,还为害四季海棠、桃树、梨树、石榴等树种。近几年来,随着生态园的兴起,斑衣蜡蝉在葡萄上的为害越来越重。

  一、为害

  斑衣蜡蝉以成虫、若虫群集在叶片的背面和嫩梢上为害,吸食嫩梢、叶片内汁液,被害叶片有淡黄色斑点,有的叶片表面有布满浓稠汁液受杂菌感染后产生的黑色霉层。由于斑衣蜡蝉吸食葡萄树体汁液,因此严重影响葡萄植株的生长发育。发生严重时,可导致树干表皮枯裂。

  二、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5~20毫米,翅展40~50毫米,翅上覆盖白色蜡粉。头向上翘,触角3节,刚毛状,红色,基部膨大。前翅革质,基部淡灰褐色,有20个左右的黑点,端部黑色,脉纹色淡,后翅基部红色,有8个左右的黑褐色斑点,中部白色透明,端部黑色。

  2.卵。椭圆形,长约3毫米,褐色,形似麦粒,表面覆盖有白色蜡粉。

  3.若虫。似成虫,头尖足长,身体扁平,初孵化时白色,后变为黑色,体表有许多白点。四龄体背呈红色,具有黑白相间的斑点。

  三、生活史与习性

  斑衣蜡蝉1年发生1代。以卵块在葡萄主干或架材上越冬,次年4月中旬后陆续孵化为若虫,若虫为害嫩茎和叶片,如受惊扰即跳跃逃避。6月中旬出现成虫,8月成虫开始交尾产卵,直到10月下旬。一般1个卵块有卵40~50粒,排列整齐,表面有蜡粉。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在葡萄园周围不要种植臭椿、苦楝等斑衣蜡蝉喜食寄主,以减少虫源,减轻为害。

  2.物理防治。结合冬季清园,用钢刷刷除斑衣蜡蝉卵块。

  3.化学防治。在若虫发生盛期,叶面喷洒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倍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