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程序员小乐

00 前言

百度的搜索广告业务从去年 3 季度开始就衰退了,而搜索广告业务占百度总收入的 70% 以上,核心业务收入陷入负增长,这对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来说都是个巨大的问题。

为什么我说这个结局也许是必然呢:

01 人群

春节之前得知百度赞助春晚的时候我就说过,百度赞助春晚,是一个不太好的决策,百度的使用人群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中的白领一族,因为工作的需要,利用搜索引擎辅助,这是工作的刚需。

而百度想效仿当年的支付宝和微信,通过赞助春晚的方式扩展 18 线城市的用户人群,那思路上就有问题。

支付宝和微信,当年是在一二线城市用户增长量达到瓶颈了,意思就是在城市里能用的人都用上了,想通过春晚的方式去获取 18 线城市的用户流量,那么在春晚这个时机,就想通过年轻人去带动自己的父辈,融入到微信和支付宝这个生态圈来,正好即时通讯和电子支付,在 18 线城市,也有这个需求,所以很顺利就圈到了人群和流量。

而百度的用户人群本来就是一二线工作的白领,在农村里面或 18 线城市,不太可能通过百度的方式,去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完全没有这个概念和意识,所以即使在春晚的时候,因为红包而获得了一群用户,但是他是留存不住,全会成为僵尸用户,在春晚赞助过程当中,所耗费的钱财物力,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就相当于完全打水漂了。

02 利益趋势的套路

作为资本家、企业家,通过互联网免费的方式获取了流量,那么流量变现,必然是个不变的话题,因为商人总是要盈利的,百度通过关键词搜索,查询你所需要的资源和知识,这是他的主要业务,后来有了广告的竞价排名,也就意味着,你想搜索的知识里面,他会把广告作为你需要的知识内容呈现给你,引导你去点击,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广告投入方,获得了点击量,发现效果还不错,就会有更多的广告主,更多的金钱投入其中,那么用户搜索的内容,广告的占有率就会空前的高,比如你搜索 「近视眼」关键字 如果出现 10 条内容,前 9 条都是广告的时候,你的体验感是不是很差?百度在这个过程当中是要盈利的,在利益的驱使下,这种模式越来越严重。

这种挣钱的方式就好比说,你花钱参加了一个旅游团带你去旅游,必须要经过一些商店,而且必须购买了指定商店的商品,才能够到下一站去游玩,这个套路在 10 多年前特别普遍,以至于很多人很反感跟团,这个背后主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问题,后来互联网进入旅游行业,这种暗箱操作、这些套路慢慢的几乎就没有了,而 百度 却新瓶装老酒,在互联网模式下玩类似的套路,这个套路一但被人们揭穿,这个信息化时代,人们对此的憎恨感要远大于之前旅游产业的。

03 围剿

百度当年是一个笼统大怪兽,所有的资源都在一个入口搞定,比如你视频搜索、文章搜索、地图搜索,百度一个入口都能解决,很方便。

而现在它周边的细分领域,已经在悄悄吞噬着它的流量,你会发现,一个热点新闻出来的时候,你在百度上面搜索出来的东西,大部分都不是你想要的,如果你在新浪微博里面搜索,不仅很实时,而且很真实,实时热点搜索就被微博细分领域慢慢的吞噬了。

同样的还有很多,比如说你想看电视剧、看电影,你会选择用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搜索,视频领域的流量就被其 APP 给吞噬;你想看电子书,你会选择微信读书、豆瓣阅读搜索,电子书、文库领域又被吞噬掉了;地图领域被高德地图、腾讯地图吞噬;音乐又被 QQ音乐、虾米音乐、网易音乐吞噬。来自各方小众细分领域集体围攻的时候,他们就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了,一个绝大的水牛都会被一群蚂蚁消化掉不是吗?

04 总结

我个人认为 百度有这几个点的问题存在,也成为了它走下坡路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

大力投放广告和圈人群的时候,发力点有问题,如果围绕着一二线工作的白领,把这群人服务到位,也许会是它的忠实粉丝,即使某一天开始付费,他们也会愿意为之付出。

套路永远不能得人心,互联网产品的今天,大家都在做信息透明化,它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在利益面前不顾使用着的客户体验,用户流失是必然的。

这几年 百度 相对来说除了搜索引擎收到的威胁略微小一点外,其他业务冲击都很大,甚至很多业务都被砍掉了,比如:音乐、文库、地图、视频等,这个居然是不可逆转了,那么是不是利用大平台的优势,做一些资源整合、做一些业务上的转型,为什么首页顶部上的分类按钮总是那些,看起来都没有食欲,人们为什么还要去点你?你习惯了微信读书的方便,你还会去点百度的文库按钮吗?你习惯了 QQ 音乐/网易音乐的便利 你还会点百度 顶部的 音乐按钮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