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沧州市文联”可订阅哦!

作者

王福利,笔名长风万里,1977年生,河北省黄骅市人。在国内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散文随笔二十余万字,作品《诗风画境》在“第八届冰心散文奖”中获散文集奖。

魏风

导读

魏国为周武王分封给同姓功臣之地。其地干涸,物产稀少,君主俭啬,百姓生活比其他地区更苦,故其诗情调比其他国风更为暗淡,多疾痛惨怛之音。

桃熟枣红谁知味

园有桃,其实之殽。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诗经·魏风·园有桃》

①之殽(yáo):“之”,是。“殽”,食。②歌、谣:“歌”,合乐曰歌。“谣”,徒歌曰谣。这里泛指歌唱。③士:古代下级官僚或知识分子的通称。④是:如此。⑤何其:奈何,如何。⑥盖亦勿思:不如丢开别想。“盖”,通“盍”(hé),何不。“亦”,语助词。⑦棘:酸枣树。⑧行国:行游国中。⑨罔极:无常。

诗外事

魏地陋隘而民贫俗俭,但作为一国之君,应想着长远发展,而不能只盯着眼前小利,过之则不是“俭”而成为“啬”,上行下效导致人心日刻,国势愈孱。已有“士”看到了这种国家危机,却没有人理解他的忧患,反而讥笑他杞人忧天。

彼时情境

桃花开过了、凋落了,便有了满枝的果实。到了粉桃成熟的时节,人们只顾笑着跳着抢食香甜如蜜的美味、只顾沉醉于满树沉甸甸的收获,谁还记得树下满地落花的忧伤?

桃园深处,隐约传出声声叹息,那个空对长天的矍瘦背影,似吟似歌,重复着那些笑闹摘桃人听不懂的诗句。谁又能知道一个士人心中的忧国忧民呢?人们一边摘着吃着蜜汁四溢的鲜桃,一边对那个孤独背影嗤之以鼻:“这不是吃饱了没事干吗?读书人就是又臭又怪,每天一点儿正事不干,就知道吊着一张苦瓜脸!”

指指点点的凡夫俗子,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怎么能怪他们呢?就连那个空吟长叹的自己,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人海茫茫,说不清道不明的深深忧思,到底有谁知道?放眼天地,知音难寻,倒不如将无法排解的杂思乱绪,在这对天长歌里彻底忘记!

似一个个小红灯笼挂满枝头,眨闪着动人光华的圆枣挤挤擦擦,坠得那又干又细的虬枝弯了腰身。路边经过的人,总是忍不住伸手摘下几颗又大又红的脆枣塞进嘴里,不知哪个调皮的孩子,为了几颗高处的大枣,已将本就不堪重负的细细枝干拽断。

来来去去的行人里,也总是有一个满脸愁容、魂不守舍的读书人,对伸到路边的枣枝熟视无睹。跟在他身后的几个调皮小孩子,在大人的窃窃私语里模仿着读书人的表情与步态,齐声高喊着“书呆子!书呆子!”唉!

那个愁苦表情回头对顽童报以苦笑,身后的嘁嘁喳喳声也随之暂停。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淳朴农人眼里,这个整天满城瞎逛、不修边幅的读书人简直是不务正业,哪里还有一点儿士人的形象,简直把士人的脸都丢光了!

他怎么又会和农夫村妇一般见识呢?按照他们的看法,我又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一个我呢?我的所思所想,本就不指望他们能懂。忧怨满胸,无处诉说,到底到哪里去寻找一位知己?与其独自忍受这没人能懂的寂寞,倒不如也像饮水吃饭万事不挂心头的村间凡民一样,不去想那些似乎不该自己操心的国家大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刘晓旭

审核:崔超

沧州市文联  发布

沧州市文联

公众号ID:czswenlian

地址:沧州市运河区浮阳南 道14号

投稿请联系我们长按二维码关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