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人均流量过百万的地铁每天都在上演不见刀剑光影的江湖。

如何能够在武汉地铁这个偌大的江湖中独善其身呢?

以下是15条关于武汉地铁的“潜规则”,看完绝对可以涨姿势。

① //夺命光谷站☉

——

武汉最拥堵的地铁站莫过于是光谷站了,尤其是C出口,光是门口限流的蛇形阵就已经令人望而生畏。因此,在早晚高峰的时候,如果5秒内没有挤上地铁,那你基本是没有机会了。

② //地铁也可以尽情用WiFi☉

——

连上花生地铁wifi,地铁里也可以随便看视频打游戏。

③ //2号线找座技巧☉

——

挤到杨家湾再折返回光谷广场,就能获得座位坐回汉口。

④ //打扰了香港路☉

——

请不要轻易尝试在香港路换乘。虽然有些人觉得在这一站换乘格外方便,但更多人觉得这一站仿佛迷宫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能找到对的路需要非常多的运气。

⑤ //吃胖了才放你出来的钟家村☉

——

四号线的钟家村地铁站藏着一条美食街,叫界外2121。如果你每天从这条地铁站穿过,就会很“难瘦”。

⑥ //路漫漫的宏图大道☉

——

宏图大道站大概是全武汉最漫长的换乘站,从二号线或者三号线换乘八号线的时候一路要走四百多米,要是忙着玩手机走慢一点,都能错过两趟车了。

⑦ //超长扶梯安排上☉

——

宗关和循礼门都拥有超长扶梯,乘坐扶梯爱好者可以尽情去感受一下~

⑧ //令人头大的洪山广场☉

——

据说70%的人都在洪山广场二号线转四号线的时候跑错路,你是那个30%吗?

⑨ //自拍打卡圣地☉

——

不要老是低头玩手机,偶尔抬头看看说不定还能发现一打自拍圣地。比如武汉商务区、汉正街、天河机场地铁站等,风格设计都很漂亮。

⑩ //“左”“右”为难☉

——

每次快到站了地铁都会提示“请在左/右边车门下车”,这个时候请以列车前进方向的左/右为准,不然撞到没开的车门,那可就尴尬了……

⑪ //传说靠门口会变咸鱼哦☉

——

早高峰的时候尽量往里走,不要靠在门口那个扶手那里。刚开始你可能没感觉,等到下一站的人上车的时候你就被挤成一条咸鱼…

⑫ //地铁里的“舞蹈家”☉

——

总有人在地铁里跳“钢管舞”,让人无处可扶。那么喜欢扒着扶手,何不和扶手过一辈子?

⑬ //坐过站的痛☉

——

总有很多没睡醒在地铁上打瞌睡或者带着耳机听音乐的,坐过站的几率可以说是高达90%了!

⑭ //听说你又下不来了☉

——

早晚高峰期要下车一定要先走出来,不然的话可能会被挤回去多坐一两站。

⑮//这么会演戏你换个职业好不好☉

——

在这里,要提醒那些和同行的人不能挤上同一趟地铁的同学们:这种时候,发条微信说在下一个地铁站等对方,就可以完美解决了。

不要在地铁站上演“生离死别”,更不要扒车厢门!

⑯//热播剧风向标☉

——

一眼望去都是抱着手机pad看剧的人,根本不怕不知道当季热播电视剧是什么。眼看着《延禧攻略》结束了,《如懿传》又开始了……

⑰ //记车门法则☉

——

换乘站的痛每个人都有过:

明明车门刚打开时,对面换乘的车门前还没有人,等自己绕了一圈才到对面时,排队的队伍已经多到变成“蜿蜒”模式了。

所以,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人们都会踩好点,在换乘站之前的那个站就会选好离扶梯口最近的那个门,以便到达换乘站时能够第一个冲出去。

⑱ //跟着对的人顺利上车☉

——

每次在地铁的长队前,最容易在下车的人流中冲出重围、逆流而上,顺利地挤上地铁的人有什么特征?

身材瘦弱、衣着时髦的女性?

——她会担心下车的人流踩中她新买的美鞋。

爷爷奶奶、小孩子?

——这里没有一个摔倒了你可以轻易脱身的对象。

所以,当你发现根本挤不上车时,寻找一个体格壮硕的人,最好是胖子,跟在他身后,你会顺利地上车。

⑲ //上班时要站对队伍☉

——

每个上班族的早晨,都是争分夺秒的时段。

因此,选择正确的“队友”非常重要。

如果每队人看起来差不多,观察一下眼神,那些目光坚定的一般都是急着打卡的上班族,跟着他们上车,自然会快一些。

⑳ //进站时请注意地铁口提示☉

——

每个人都有过刚下扶梯却发现地铁屏蔽门刚刚关上的痛——那意味着又要等下一班好几分钟。

所以进站前看地铁到站时间就尤为重要(不是地铁里电视屏幕的时间,而是地铁口就会看到的电子提示版,会详细显示几点几分到站),也许就是电光火石之间,下楼梯走快那么几步,就可以避免和地铁擦肩而过。

武汉地铁的江湖虽大,终是构筑在站台与列车中,构筑在比肩接踵的人流中。

15条“潜规则”,不能算作行走江湖的秘籍。只愿你看完这篇文章,可以在地铁江湖中更加自在、潇洒。

/

地铁上,每天都有新故事发生。

它见证我们成功时的志得意满,

也将我们遇挫时的心灰意冷一并容纳。

它也许并不能将我们带向理想的未来,

但它却总风雨无阻地载我们——回家。

/

(图文/武汉同城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