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版

新文化讯(ZA-KER吉林记者 陆续 实习记者 蒲钰)在镇赉县镇赉镇哈拉本召村,宓学忠一直为人所称道。他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思想进步,刻苦钻研棚膜经济实用技术。他不仅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实际,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带头发展棚膜经济,而且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

宓学忠,在2015年正式建档立卡成为第一批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对象。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发挥自身能力,努力拼搏,于2017年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成为其他贫困户学习的榜样。

宓学忠从不等待机会,而是主动寻找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宓学忠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抢抓扶贫政策机遇,不放弃、不气馁,勤奋刻苦,用双手和智慧实现人生的价值。自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为了不负党和政府大好政策的恩泽,为了一家人能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他每天起早贪晚观察秧苗长势。在包保帮扶的支持下,他鼓足干劲,坚持从发展棚膜经济入手种植西红柿,从起初的没有种植经验,通过帮扶人员技术指导,如今的宓学忠掌握了一整套成功经验,在他的辛苦劳作下,2017年种植的一棚西红柿,收入1万余元。对帮扶工作,老实淳朴的宓学忠说道:“多亏包保工作队帮扶我,没把我当外人,每次到我家就像走亲戚一样,给我出点子,帮技术,帮我在院子里扣起了一栋扶贫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让我彻底摆脱了贫困生活,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心怀感恩,情系群众。在感到国家政策温暖的同时,宓学忠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拓宽种植模式,从种植西红柿转变种植草莓,并决定带领其他有意愿的贫困户一起发展棚膜经济,为其他贫困户提供种植技术支持。

宓学忠说:“只要心中有致富的想法,只要我们肯干,在扶贫的政策下,我们都能富起来。”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几户贫困群众也积极主动开展了蔬菜种植,自家原本闲置的庭院,通过开发利用,如今已变成脱贫增收的“聚宝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