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

好贷

央行公布5月金融统计数据,市场反应强烈,是否符合预期?刚刚回暖的债券市场能否保持平稳运转?对小微企业融资有何影响?且看好贷信贷月报6月刊为你带来解读。

目录

一、社融环比腰斩 表外融资重回强监管态势.......... 2

二、MLF扩大担保品范围能否扼制债市频频爆雷趋势.... 4

三、企业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疲软.................. 6

四、好贷总结................................... 6

一、社融环比腰斩 表外融资重回强监管态势

日前,央行发布《2018年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初步统计,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608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023亿元。其中,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4万亿元,同比少增384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228亿元,同比多减129亿元;委托贷款减少1570亿元,同比多减1292亿元;信托贷款减少904亿元,同比多减2716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741亿元,同比多减496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434亿元,同比少减205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38亿元,同比少20亿元。

从上图中可以明显看出,5月社会融资规模仅增长7608亿,较前值大幅减少一半,预期值为 13000亿人民币,创下22个月来新低。社会融资余额的增速也下滑至10.3%,为2006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社会融资增量不仅环比腰斩,较去年同期也大幅减少接近3000亿,除季节性因素以外,从分项来看,和今年前几月相比, 5月数据不是“少增”就是“多减”,清一色的缩减,其中,同比降幅最大的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与资管新规严控表外融资表现一致。自2017年11月资管新规出台之后,在“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和“金融去杠杆”的政策驱动下,表外融资规模迅速开始萎缩,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以及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业务被大幅挤压,融资结构得到有效调整。

好贷总裁封立鹏指出,从好贷一直关注的小微企业融资难角度来看,表外业务的确在萎缩,但是这部分融资需求由表内业务承担消化还未见明显成效。事实上,很多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无奈地从表外融资中被剥离出来,却因为在现行信用定价机制中被定为低信用等级,导致其无法实现表内融资。也就是说,这些小微企业被阻断了表外融资后,依然很难从银行获得低利率贷款,实则对这些企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因此,虽然定向降准能够帮助部分银行降低付息成本,间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但是这一间接惠及小微企业的调控政策还需时日才能显现效果,目前的缩表调结构只能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这也是表外融资在减少,表内贷款同比少增,从而导致社融规模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另外,好贷集团董事长李明顺还指出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4月表外融资压缩力度一度放缓,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较为活跃,企业债也达到2018年以来的新高,促使当月社融超出预期,而时隔1个月后,5月的相关数据又回归低值,可见市场融资需求持续旺盛,但政策依然会保持调结构的强监管趋势,因此,李明顺提示小微企业融资既不可放松发展、也不必轻言放弃,需要多方尝试信贷途径,必要时借助专业人士的经验,帮助企业渡过缺钱难关。

二、MLF扩大担保品范围能否扼制债市频频爆雷趋势

除了5月社融腰斩,近期债券市场也爆雷不断。数据显示,今年债券违约金额已超过160亿元,多于2015年总和,且较2016年和2017年同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对于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以来,债券

发行融资同比回暖,市场利率水平整体呈现下行趋势,尽管出现了一些实质性违约事件,但近期新增违约总体呈点状分布,未呈现风险集中的趋势,是加强市场纪律、有序打破刚性兑付的体现,债券违约率总体水平不高。据悉,截至2018年5月末,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后尚未兑付的金额为663亿元。

好贷总裁封立鹏认为,债券违约事件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待,一方面,不能让大家总是抱有刚性兑付的想象,实际上监管部门有打破刚兑的预期;另一方面,考虑到市场情绪,违约比例又不宜过高,要在可控范围内,所以6月初央行将MLF担保品进行了扩展,说明央行有意缓解企业债务违约继续蔓延。

那么,MLF担保品究竟扩展了哪些呢?

6月初,为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经济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并促进信用债市场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适当扩大中期借贷便利,也就是MLF的担保品范围。

所谓中期借贷便利,是一种由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发放方式为质押方式,并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

此次新纳入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范围的有:不低于AA级的小微企业、绿色和“三农”金融债券;AA+、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优先接受涉及小微企业、绿色经济的债券;优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

央行还称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对此,好贷集团董事长李明顺指出,MLF扩大担保品范围可以看成对有一定信用等级的小微企业的局部宽松手段,会给市场带来一点心理支撑。在表外业务严控,企业发债需求扩大,违约事件频发的趋势下,央行有意引导银行对一部分资信良好的企业优先授信。

三、企业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疲软

据央行发布的《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5万亿元,同比多增405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14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22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923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525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8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031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44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42亿元。月末,外币贷款余额8700亿美元,同比增长6.1%。当月外币贷款减少45亿美元。

好贷分析认为,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与上月基本持平,从贷款结构上看,代表个人住房贷款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5月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了34%左右,环比小幅上升,说明房贷水平较为平稳。

而企业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环比有所下降,显示出疲软态势,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足;企业短期贷款不升反降,加之新增票据融资环比大幅上升,说明银行信用风险偏好普遍降低,放贷更为谨慎。

四、好贷总结

总体来看,5月金融数据较前月变化幅度较大,好贷分析及预测以下几点:

第一,5月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重回低值,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环比减少,说明对表外融资的压缩力度不会持续减弱,调结构还将延续,4月的暂时回暖只是偶发现象。

第二,一方面,社融数据下滑对国内经济的压力增大,债市爆雷也显现出国内企业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定向降准、MLF扩大抵押品范围开始落地,为了进一步遏制信用风险的连锁反应,预计进入第三季度还会有差异化政策公布。

第三,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除了优先授信符合MLF扩大抵押品范围的企业以外,随着信用风险的上升,在授信业务中依然会优先选择具有国资背景的大型国企央企,以及历史信用较好的私企,其他企业授信标准或继续提升,授信额度并不富裕。

第四,在紧缩表外融资通道、贷款利率逐渐走高的双重压力下,对于未能达到MLF扩大抵押品范围要求的更广泛的小微企业来说,融资可得性将继续下降。

第五,受美联储加息、中美贸易战等国内外其他因素影响,接下来央行发布相应新政的可能性很大,对信贷形式也将产生一定影响,需密切关注。

第六,建议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主体,现阶段转化和扩大留存收益,理性看待政策预期,做好财务策略调整,以适应接下来的环境变化。

分析师:黄丽

声明:相关数据因来源不同,难免有所出入,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