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木屑扎进眼睛里,甘孜小伙疼的直流泪,医生却跑去钟表店找工具…

10月16日,几场大雪之后,四川甘孜州炉霍县刚放晴不久。上午,县里的商业街还有些冷清,一位白褂医生跑进街边的钟表店,急冲冲地问:“能借一个放大镜吗?”店家有些诧异。

隔着几条街的县人民医院,病房里躺着位建筑工小伙,一根针尖大小的木刺正扎在小伙的眼角膜里。俗话说“眼睛里容不下一粒沙子”,更何况扎进眼睛的木刺呢?这让小伙眼泪直流,疼痛难忍。

↑木刺只有针尖那么大

但县医院没有眼科医生、没有专门的眼科器械,在外科、口腔科医生均宣告努力失败之后,为小伙解除痛苦的任务,落到了对口援助的成都急诊科医生李雷那里。

◆◆

木屑扎进了角膜

县上却没有眼科 ◆◆

当天上午9点左右,在建筑工地锯木料时,一片木屑飞入小伙刘志(化名)的右眼里,顿感眼睛疼痛难忍,伴有明显的异物感和烧灼感。炉霍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李雷看到他时,他正捂着眼睛,眼泪直流。检查发现,有一根针尖大小的木刺,扎入并残留在了角膜内,角膜也有轻微破损。

县医院没有眼科医生,没有专门的眼科器械,最近的甘孜州人民医院眼科在四百公里之外,正常开车要五六个小时,但冬季天气和路况复杂,途中还需翻越折多山。如果时间耽搁久了,小伙子的角膜容易发生感染,李雷说:“可能会影响视力,最坏结果是失明。”

转院计划搁浅,这样一个眼球小异物,给医生出了一道难题。在医生采用棉签擦拭、小镊子夹取等方法宣告失败后,上午10点半,任务落到了对口援助的成都急诊医生李雷那里。“棉签擦拭很难,就像用修汽车的扳手去转手表的零件,没有眼科显微镜,小镊子夹取就像大海捞针。”

↑医生用5倍镜观察

◆◆

用钟表店5倍镜

成都急诊医生巧取“眼中钉” ◆◆

李雷是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急诊外科医生,今年1月份来到炉霍县对口支援。他从事急诊外科二十年,有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也有在著名眼科专家门下学习的经历。“其实要推掉(这个任务)也可以,的确没有眼科显微镜,但我想了想办法,觉得至少还是有七八成的把握。”

李雷有从成都带来的一套显微外科器械,余下的事,就是找一个高倍放大镜替代眼科显微镜。他心想,钟表匠的高倍放大镜,虽然相对“原始”,倍数可能赶不上高倍的眼科显微镜,但只要能帮助他看清刘志角膜上被刺入的创道,或许就能用镊子夹出。

县内一共有两个钟表店,其中一个在商业街,距离医院不到1公里。李雷急冲冲地赶了过去,店家有些诧异,得知是医生救人需要,又欣然借给了他。“是个5倍镜,比手术一般用的8倍镜小了些,但应该能看清楚。”

5倍镜下,李雷看到了刘志右眼珠上的创道,接下来考验的是手法。“虽然已经麻醉,但眼球还是会微微移动,手拿着镊子,也必须跟着眼球移动。”这个小手术大概花了5分钟时间,在尺寸放大了五倍的眼角膜上,镊子稳稳地夹住了木刺,完整取了出来。“小伙子舒服多了。”

“试了许多方法都取不出来,你为啥不直接让他去康定或者成都?”身旁的学生问。在李雷看来,当地人对医生很信任,医患关系很好,热心帮助医生,医生也用专业回报患者,只要有百分之一希望,就要尽到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是我到甘孜近一年来,深刻感受到的。”

给医术高明的医生点赞!

(来源:成都商报,康定微生活汇编)

康定长歌

川藏线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康巴人物写真一一合影篇(三)

你想了解的路况管制信息都在这里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登载此文为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作者观点不代表康定微生活,如有侵权,请联系运营人员。康定微生活原创稿件,已委托四川中奥律师事务所处理相关版权问题,转载请注明来自康定微生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