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皂河夫妻34年传统手艺受青睐,变身大酒店面点师

刚出笼屉的包子,大小整齐,色白面柔,看上去犹如薄雾中的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汪汪的,香而不腻。昨天中午,在市湖滨新区一大酒店内,数十位外地客商品尝了曹天成夫妻俩蒸出的包子,个个赞不绝口,有的吃完了还要带几个回家,说要让家人品尝。他们打听才知道,蒸包子的这对夫妻,原来是在乡下小店铺蒸了34年包子的“草根面点师”。

今年60岁的曹天成家住市湖滨新区皂河镇街西居委会,老伴王玉阳的娘家在现在的市区国泰广场位置。“年轻时代,在城里东大食堂当厨师的二哥给我找了一份工作,就是到东大食堂包包子。”王玉阳说,在东大食堂干了两年,她跟老师傅学会了传统糟发面包包子及调馅技术。从1984年开始,她在皂河街财神庙附近选择一个地方,利用自己会包包子的技术,在街边搭个棚子,开起了包子铺。那时候,曹天成根本不会做糟发面,她就一点一点教,从开始使用糟引子,到和面、发面,再到如何用碱,曹天成很快就掌握了传统糟发面技术。夫妻俩的包子铺渐渐地在皂河老街有了名气。

“刚开始的时候,每个包子的市场价是5分钱,我们包的肉馅、菜馅、豆沙馅包子,每天都供不应求。”曹天成说,他们夫妻俩每天凌晨1点就起床了,到天亮能蒸出几笆斗包子,不要多久就卖完了。“我们在路边棚子下蒸包子卖,整整干了10年,后来才租下一个小门面,在屋里蒸包子卖。刚开始一天只能赚几块钱,后来每天能赚到几十元,再到后来,一天能赚几百元。”曹天成说,随着生意越来越好,夫妻俩一年能挣十七八万元。

去年,市湖滨新区一大酒店的经营者为了在酒店推出本地传统餐饮“老八样”(包子、潵汤、朝牌、牛肉汤、鱼肉馄饨、糯米酥、擀面皮、鱼汤面),便将曹天成夫妇请过来,专门负责制作传统发面纯碱包子,供食客们品尝。“市场上常见的包子,大都使用发酵粉发酵的,包出来的包子跟传统糟发面相比口感截然不同。这对老夫妻大半辈子坚守传统手法包包子,质量优味道美,真是一对黄金搭档啊!”厨师长周先生这样赞扬道。

记者:徐其崇编辑:焦秋岩

觉得不错,请点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