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国家在唐代叫大食,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及其继承人逐渐统一阿拉伯各部并向外扩张,一举消灭波斯及中亚地区的一些势力,建立起阿拉伯帝国。

唐朝与大食之间不光有一场恒罗斯之战,更多的还是友好交流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强盛的唐朝,自然受到大食的关注,公元651年,大食到达了唐朝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当然大食主动与唐朝联系,除了因为那时的中国很强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阿拉伯人本身对中国文化有赞赏之意,希望向中国学习和借鉴。于是当时的中、阿两国无论是在商业贸易,还是政治文化上都有颇多交流,在现在的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发掘出的很多历史文物,都可以看出当时中、阿交流频繁的印记。

唐朝与大食之间不光有一场恒罗斯之战,更多的还是友好交流

阿拉伯人在学习汉人的文字方面有一定造诣,在科举考试中甚至还有大食的才子参与其中,并取得不错的成绩。公元751年,造纸术开始从唐朝传入大食,其原因是由于战争的助力,当时在中亚的地区冲突中,也就是恒罗斯之战中唐军挫败,许多军人被大食俘虏,其中有些是懂得造纸术的人才。

唐朝与大食之间不光有一场恒罗斯之战,更多的还是友好交流

《通典》的作者杜环也在这场战争中被俘,深陷大食十年,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他偷偷坐船从海路逃回大唐,并将他写的一本叫作《经行记》的书一并带了回来,其中介绍了阿拉伯世界的宗教、风俗、物产及其周围国家的情况。最重要的是它还记载了当时在大食的都城亚俱罗,不仅有唐人织布厂、造纸厂,还有金银匠、画匠。从这些记载可以得知,中国对当时的阿拉伯影响确实很大,这应该得益于丝绸之路。

唐朝与大食之间不光有一场恒罗斯之战,更多的还是友好交流

不光如此,唐代时还有一些阿拉伯人写了许多记载中国见闻的材料。其中有一个叫苏蔓来的商人,他曾由印度到中国经商,他在一本游记中,就讲述了从阿拉伯到中国的海运路线以及在广州的阿拉伯人的生活情况,对于中国的瓷器,茶叶等商品,他也有记载。那时还有一个叫阿卜赛德哈散的阿拉伯人,也专门写过有关中国的事,有趣的是,这个人并没有亲自到过中国,只是听凭一些到过中国的阿拉伯人转述的见闻,便进行了记载,他在记载中还提到了黄巢起义对唐朝政权的打击这件事。从这我们也能看出当时中、阿的友好关系。

随着中、阿交流活动的不断增多,很多方面都产生了互相影响,伊斯兰教也自然地传入了中国,但当时的唐朝并没有在意这些。杜环所著的《经游记》里称,伊斯兰教为大食法,并对他进行了简明介绍,这便是中国关于斯兰教的最早记录。苏曼莱也记载了,在广州有伊斯兰教的判官。他根据伊斯兰教的风俗管理本族人民,并举行宗教生活。

唐朝与大食之间不光有一场恒罗斯之战,更多的还是友好交流

在唐朝盛世时,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与中国建立了友好往来的关系。他们会进行文化交流和经济交流,同时也会促进中外人民的相互了解,建立友好的情谊,这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眼界,也促进了中国人民经济文化的进步,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