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电影《上海堡垒》的导演、编剧等陆续公开道歉,导演滕华涛承认自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原著作者、编剧江南也闭门思过去了。

截止到发稿时,《上海堡垒》的累计综合票房仅收1.2亿,这相对于3.6亿的投资而言,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不仅仅是票房亏得一塌糊涂,该片的口碑更是扑得惨不忍睹:豆瓣电影评分3.2,猫眼电影5.8,淘票票5.9;这也就意味着该片不仅没有获得业内和文艺青年的认可,连普通电影观众也都用脚在投票,从而致使该片的各种市场指标暴跌,跌幅均超过了之前的任何一部电影。在这方面,该片确确实实也创了一些反向纪录。

面对如此景象,想必投资方和主创们的心里都不好受。人之常情,这都可以理解。不过,本来以为事已至此,杀人不过头点地,即便是吃瓜群众冷嘲热讽也不过是发发情绪而已,惹不起总归是躲得起,能低调就低调一些为好,没想到,导演滕华涛在接受采访时提了一句“用错了鹿晗”,立马引发轩然大波。

除了各大自媒体以及网友怒怼导演滕华涛以外,之前获得众星力捧的滕华涛和《上海堡垒》,也开始被一些著名艺人回怼,演员向佐公开回怼滕华涛:“不要太恶心了”。

导演滕华涛称用错了鹿晗,向佐回怼恶心,是甩锅还是说了句实话?

其实,导演滕华涛的本意并非是甩锅,也说了各种原因,但一部电影的导演说自己的电影用错了主演,这本身就非常容易招黑!就像《上海堡垒》用了别人的原创视频素材做宣传一样,很多人本来就对《上海堡垒》的意见很大,这节骨眼上再有任何不当言论或者不当侵权都会被口诛笔伐。

《上海堡垒》的票房与口碑双扑,是因为用了鹿晗吗?想必滕华涛当初选中鹿晗的时候,一定是看中他的流量,而绝对不可能是看中他的演技,如果当初看中的是人家的流量,现在电影失败了,再说用错了演员,不但让演员不舒服,更让观众觉得这种说法很不地道。

记得年初,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票房成功,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从而使得业内外对科幻电影的票房预期看得比较高。单就《上海堡垒》的失败而言,演员当然有问题,因为演员的表演并没有给电影加分,但,这部电影双扑的的核心原因并不是演员。

单就科幻类型电影来说,不是说你找些明星来演,弄一些大场面,你就是科幻电影了。中国的电影观众早就被世界级的科幻电影喂饱了,如果一部科幻电影无法带给观众新鲜感,其市场空间必然大打折扣。这就是我早在电影上映之前为什么不看好该片的原因,但没有想到电影比我预料的要糟糕得多。

从筹备到公映,电影《上海堡垒》一共用了六年时间,但开机其实是在2017年,从拍摄到后期制作以及上映也不过两年的时间,按照这个题材和制作体量,特别是以特效见长的科幻电影来说,这个时间周期并不长。不过,在市场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很多著名导演喜欢用原著作者担当编剧,认为只有原著作者才对其作品的认知深刻,其实这是大错特错!小说和剧本完全是两码事儿,好的小说作者未必是合格的编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电影从操盘的时候,地基就出了问题。只是,失败是常态,而成功才是意外。不管做什么,心若在,梦就在,大不了重头再来。相较于滕华涛导演,你们失败了还有钱赚,道歉也不过是一种高姿态的体现,而像我等无名小辈失败了,就连饭也吃不上了,别人只会看到你的成功,没有人会在意你的失败。如果这个时候,再提演员的问题,肯定有甩锅的嫌疑,即便你不是那个意思,大家也都认为其实你心里就是这个意思。

导演滕华涛称用错了鹿晗,向佐回怼恶心,是甩锅还是说了句实话?

另外,关于小鲜肉和流量明星的问题,一般观众很难知道这些流量明星幕后的一些工作状态,但导演和业内都很清楚,他们的表演普遍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无论在什么影视作品中,无论塑造什么样的角色,他们都是在演自己,而不是塑造角色,很多时候他们就会要求片方和导演要把自己拍得帅一点好看一点,除了耍帅扮酷以外,其他一无是处,这种本色出演只能吸引部分粉丝,而无法打动观众。一部电影的票房能否高企,靠的是普通电影观众,而不是粉丝。但有不少导演,用流量明星就是看中了人家的流量,这都是心知肚明的事儿,否则你怎么可能花大价钱请戏不好的人当主演?可能对外还不好意思承认,往往会说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搪塞。

导演滕华涛称用错了鹿晗,向佐回怼恶心,是甩锅还是说了句实话?

图片来自网络

任何一部电影,既然要面向观众,就要接受市场和观众的评价,无论褒贬。只是希望,单片的成败并不意味着该类型电影的成败,如果以后有好的国产科幻电影出现,市场和观众还是会回来的,所以,我一直说,好电影才是市场的灵丹妙药!这个市场上需要有《哪吒》这样的票房爆款,自然也不能缺席像《上海堡垒》这样票房与口碑的双扑的反面教材,他们对于市场而言,缺一不可。

原创首发,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