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浩新,葛翔的父亲,当地人都叫他老葛,老葛是全国有名的种粮大户,也是全国种粮标兵,1963年出生的老葛小时候是饿大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地里长出吃不完的粮食。在父亲的 影响下,1988年出生的葛翔也学了农业。(来自:耕心公社)

葛翔做农业的第一个举动就触到了父亲的底线。父亲想多多种粮,儿子想种经济作物,父子俩的立场彼此僵持着,最终,葛翔流转了父亲的2千多亩土地单干,自负盈亏。今年,父子俩要赶在6月8号下雨之前将5个基地6000亩的麦子收割完,价值400多万。(来自:耕心公社)

从2018年5月中旬开始,连续的大雨让1300多亩的麦子倒伏近80%,这么大面积的倒伏是老葛近10年来不曾遇到的。麦子倒伏会让籽粒颜色变黑,籽粒小,造成小麦减产,品质下降,收割费用也会相应增加。为了加快速度,葛翔从江西调来了收割机器,还专门为机手安排了米饭。(来自:耕心公社)

不到30岁的葛翔,比同龄人成熟老道很多,可在老葛眼里,葛翔还是太嫩了。6月6日中午12点,倒伏的麦子开始收割,老葛亲自坐镇。倒伏的麦子还不够成熟,麦粒不够饱满。这样的小麦一斤也就卖到6毛左右,减产将近一半,这样算下来,一亩收割还不到300元。(来自:耕心公社)

从另外两个基地收回的麦子需要晾晒,然而当老葛赶到现场,麦子出奇的好,质量和产量都超出了老葛的预料。当问到为什么对葛翔严厉的时候,老葛说:“农业本身就是个很艰难的产业,有时逼着他的时候,他的进步速度会快一点。进步的速度要赶上时代的发展”。 (来自:耕心公社)

虽然爷俩处事风格完全不同,但对儿子的关心,老葛一直都藏在心里,晚上7点,麦子开始入仓,判断够不够标准一般都是咬麦子听声音,声音清脆的就能入仓。300多万斤小麦全部入仓,剩余的2000亩小麦正在收割。每天不断的喊话,老葛的嗓子比以前更哑了。(来自:耕心公社)

2018年6月8日预报有雨,在这之前,老葛必须要再加快速度。为了赶在降雨之前,5个基地300多个工人开始抢种,葛翔这边指挥着施肥。老葛这边又遇上了麻烦,给基地庄电线杆,安装人员要求坐地起价,这种小问题如果不处理好,往往后果特别严重。这边的没处理完,另一个麻烦又来了。(来自:耕心公社)

在闻集基地,刚收完的麦子正在种花生,花生种的深浅不一,令老葛十分恼火。花生种不好不仅影响来年收成,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皖北地区的新兴产业,在刚种完的山田里,每隔5米都种着薄壳山核桃树,果实是碧根果,市场价30元一斤,产量增值收入近9倍收益。(来自:耕心公社)

这就是在皖北地区获得了二等奖,立体种植模式,这种模式是近年来葛翔引进来的果树套经济作物种植,像果树套花生、果树套黄花菜等等。最让老葛高兴的是,套种果树增加效益也并不影响小麦的种植和产量,今年收完小麦后,老葛又要试验种植7个品种的花生。(来自:耕心公社)

把工人的错误纠正完,父子两人正式地吃了顿午饭,这是父子两人少有的相处时光,55岁的老葛开始改变,30岁的葛翔也开始慢慢理解了父亲对农业的情节。到了晚上8点,6000多亩麦子都已归仓。400万也抢收完毕。接下来,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他们来做。(本文来自耕心公社,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我们专注传播乡土劳动人民的创业故事、特产、风俗,欢迎大家关注——“耕心公社”,提供更多新闻线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