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洋县黄金峡村民反映出行困难,镇政府回复!

来源丨洋县人民政府网

版权归原作者是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网友在洋县人民政府网留言反映:

我是来自洋县黄金峡镇杨庄村的一位村民,我生活的村落是一个有着十一个村民小组1700多人的省级贫困村,村民生活艰难,条件艰苦,几十年来一直靠种地为生,我们这里目前全村十一个村民小组只有一个组通水泥路3公里不到,其余的村组全是泥巴路,就这样天晴不下雨都还能将就,可是一到了每年的雨季,哪里也去不了,不管是农用车还是摩托车都是寸步难行的地步。

我们距离所属的黄金峡集镇隔着酉水河,汉江河,路程十四五公里而且没有桥,一般也很少去镇上,就是去也是坐船渡河,大型车辆无法到达镇上,只有摩托车勉强可以乘渡口的小船过河,其余时间要是涨大水有个急事需要去一趟镇上的话那比登天还难,只能隔江相望,让人欲哭无泪。

平时买卖农产品赶集啥的唯一方便一点的就只有去和酉水河相隔的槐树关集镇去。目前困扰我们的问题就是需要一条天晴下雨可以保持畅通的道路,不管水泥路还是土路都可以,只要我们下雨不因为路不通和外界隔绝就行,我所在的这个村小组是杨庄村十组,据统计过户口在的差不多四五十户,三四百人有余,就是道路崎岖,下雨湿滑不说外面也是几丈高的悬崖,有时冒着危险勉强把车子是能开下去,可是从槐树关那边返回时不管咋样那面泥巴路的上坡总是很难上的来,摩托车也就更不用说了,两个轮子被泥巴塞的死死的,推都推不走。

除此之外,我们这里通往外界唯一的出行方式也就是每天早上去四五公里远的荞麦山电站那里坐到洋县客运公司的班车,下午四五点钟再从县城返回。有时要是有事的话去县城一趟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这趟车本来就是通村客车,山区人少,一天也就一个来回,来回一趟县城一般回到家也就天色不早了,就这还好,要是遇到冬天天气短,坐个车就是两头不见天,早上五点多打手电起床来赶班车,下午五六点钟再从荞麦山电站这里摸黑四五公里步行回家,本来就贫穷落后,又加上这里交通条件的不便,无疑是让这里的人民生活雪上加霜。

以上问题经过村民讨论协商,我们也向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反映过,也都是不了了之,最后我们得出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原有的那条跟沟下去一米宽的小路加宽就行,正好绕开了以往的泥巴路,就算不硬化也能让我们的出行问题得以改善,可是说时容易做时难,我们也就是一些村民在一起协商决定,没有村上以及上面的支持,而且没有大型机械,靠人力,很难把那三公里的砂石路拓宽,在最后,真心希望各界政府能多关.注脱贫攻坚工作当中村民反映得实际困难,希望相关部门及政府协助解决,在这里,我替我所在村组的几百口人谢谢大家! 致此,敬礼!

黄金峡镇回复:

您好!感谢您对我们黄金峡镇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收悉您反映的问题后,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人员对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处理,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杨庄村位于汉江河以北,酉水河以东的边远贫困山区,有11个村民小组,492户、1703人,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村,2008年通村道路硬化2.6公里。2017年硬化了洛川村至杨庄村水电站道路3.8公里。2017年春天在本村九组滚水坝上游50米处修建铁索桥一座,2018年对本村滚水坝至黄河一组道路进行拓宽,硬化4.657公里,现在正在施工中,对七组道路硬化700米,现已开始动工。

十组村民反映道路出行困难问题,现予以如实回复:

杨庄村十组有农户50户,185人,从村主干道至本组约有2.8公里泥土路,于2015年通过一事一议进行拓宽改造,现在路面宽4.0米,农用三轮车,小汽车,面包车均可出行,因地理原因,确有两段黄泥路基,逢雨季出行较难,因本村属贫困户,2018年初三年滚动计划已申报硬化,有待于下一步解决,力争尽快落实。改善民生和基础设施。群众商议的一条人行便道,是1995年左右群众自修的一条人力车道,现要拓宽改造,难度较大,要征用九组、十组、十一组水田和旱地,损害很多渠堰,工程量和矛盾纠纷极大,难以实现,计划力争2019年改造原村至十组通组道路。特此回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