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错过界哥的推送?

戳上方蓝字“医学界心血管频道”关注我们

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将肺动脉压力降至理想水平固然是我们治疗的终极目标,但就目前的治疗手段而言,这种目标是不切实际的。那么,最符合实际的治疗目标应该是什么呢?

报道专家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熊长明教授

整理丨武德崴

来源丨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肺动脉高压(简称肺高压),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肺血管系统的高血压,引起肺高压的原因多达100多种。肺高压的分类随着指南的修订不断变化,但五大基本分类近些年却未发生太大变动。除1类以外,肺高压均继发于其他病理生理学因素,可以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但1类肺高压大多数属于肺动脉本身的病变,其治疗难度更大,治疗手段更局限。

在第二十九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GW-ICC)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熊长明教授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和2018年全球第6次肺高压大会的最新观点对1类肺高压的风险评估和治疗目标进行了讲解,笔者整理后分享给各位读者。

肺高压风险如何评估?

一直以来,我们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关注点集中于肺动脉压力值,甚至将治疗目标定为将肺动脉压力降低至理想水平。熊长明教授指出,将肺动脉压力降至理想水平固然是我们治疗的终极目标,但就目前的治疗手段而言,这种目标是不切实际的。因此,退而求其次,降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风险指标应该是目前最切合实际的治疗目标。

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风险评估在不同指南中有着不同的方法。2015年的欧洲肺高压指南推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心功能水平、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血流动力学水平进行风险评估(图1)。

图1:2015年欧洲肺高压风险评估

可以看到,在风险评估的指标中,并不包括肺动脉压力。可见,肺动脉压力水平并不是影响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关键性指标。

但是,这个评估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

分类因素众多,很多患者同时存在数项低危因素,数项中危因素和数项高危因素,但指南并未详细说明如何对这些患者如何分类;

其次,某些指标过于主观,如病情进展的快慢如何界定;

此外,一些危险因素的测量条件较高,如心肺运动试验、右心导管等,并不是所有的医疗机构都能开展这些检查。

因此,这项标准在临床中的实用性有限。

如何简化风险评分?全球操碎了心

美国指南推荐采用REVEAL评分进行肺高压的危险分层,其中的风险因素包括病因类型、心功能分级、生命体征、BNP水平、心脏彩超、右心导管、肺功能等指标(图2),同样也并未包括肺动脉压力。这项风险评分与欧洲指南中危险分层策略基本吻合,不过在细节上也存在一些细微差异。

图2:美国指南的肺高压危险分层

相对于欧洲指南,REVEAL评分的优势在于,不存在无法进行确切分组的特殊情况。但同样存在测量难度较高的指标,实用性依然有限。

2018年召开的第6届全球肺动脉高压大会(WSPH)上公布了肺动脉高压患者危险分层的简化策略,包括以下四项要点:WHO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BNP水平、心脏指数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表1)。

表1:第六届WSPH研讨会简化的肺动脉高压风险评估

注:图来源于网络

这个风险评估策略大大减小了临床操作的难度,并且,对于存在不同危险因素组别不同时应该如何划分,该策略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l低风险状态:至少符合3项低风险指标,没有高风险指标

l中等风险状态:没有满足低风险和高风险状态定义

l高风险状态:至少有2个高风险指标,其中包括CI或SvO2

因此,该策略对于既往存在于灰色区域的患者也进行了明确的危险分层。

即便如此,就中国国情而言,这项危险分层策略依然存在一些不可操作性:大多数医院并未开展6分钟步行试验,也未能开展右心导管检查,无法测量SvO2。尤其在门诊患者中,以上检查更难以实施。

为此,熊长明教授提出更加简化的危险分层策略:

表2:简化的肺高压危险分层策略

虽然上述替代方案并不能百分百反映患者的真实状态,但在简陋的临床条件下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弥补硬件条件的不足。

不同危险分层的患者应如何治疗?

对于任何一个1类肺高压的患者,均应在确诊之后行血管反应试验,评估钙拮抗剂的有效性。若钙拮抗剂无效,则应根据危险分层进行相应的靶向药物治疗:低危患者可考虑单一靶向药物治疗,中危患者则应考虑早期联合或序贯双药联合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应在双药联合的基础上静脉使用前列环素进行治疗。

最后又回到了我们起初的问题,我们的治疗目标是什么?应该关注肺动脉压力还是其危险分层?

肺动脉压力是由心输出量和肺血管阻力共同决定的,为了方便阐述,我们可以将三者的关系简化为肺动脉压力=心输出量×肺血管阻力对于某个患者,其治疗前的肺血管阻力为9,心输出量为4,其肺动脉压力则为36;治疗以后,肺血管阻力降为6,心输出量提高至6,其肺动脉压力依然为36。

如果只关注肺动脉压力,我们会认为这个患者的治疗措施无效,然而事实上,其心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因此,对于肺高压患者,我们进行预后评估时,应从其危险分层因素入手,一旦这些因素得到改善和控制,我们即应相信,治疗是有效的。

当然,现行的危险分层方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仅对1类肺高压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其他类型参考价值有限;

仅能反映1年结局,无法反映长期预后;

缺乏不同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危险评估模型(结缔组织病相关、艾森曼格综合征相关);

中西方人种差异影响模型准确性,急需基于中国人群研究的模型。

最后,熊长明教授强调,肺高压危险分层和治疗目标的关注点不应该仅限于肺动脉压力,心功能才是导致肺动脉高压患者死亡的最大危险因素。基于改善心功能的治疗措施才是改善肺高压患者预后的最佳手段

- 完 -

请设置“星标

广大界友们,微信又改版啦

为了不在茫茫公众号里走失

请"星标"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设置星标很简单,只需三步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