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变化太快!这组城市变迁的对比图,见证柳州速度!

从1958年到2018年,在这60年里,柳州这座城市在不同的时代呈现着不同的风貌——从九曲柳江浮丘点点到跨江发展城市东进,从西南后方到工业重镇,从“酸雨之都”到宜居花城……都说柳州变化得真快!的确,看完这组城市变迁的对比图深有同感!☟

▲上图为拍摄于1958年柳州市城市景观;中图为1984年拍摄的柳州市全景图;下图为2018年10月4日拍摄的柳州市城市景观。

▲上图为航拍于1993年的河东片区蜡烛山周边;下图为2018年10月4日用无人机拍摄的河东片区蜡烛山周边。

▲上图为拍摄于1993年的驾鹤路街景;下图为2018年4月3日拍摄的驾鹤路街景。

▲上图为拍摄于1985年的河北片区沿江建筑;下图为2018年10月3日拍摄的河北片区沿江建筑。

▲上图为1993年11月航拍的正在建设中的体育中心;下图为2018年10月3日用无人机拍摄的体育中心。

▲上图为1993年11月航拍的桂中片区;下图为2018年10月4日拍摄的桂中片区。

▲上图为1993年11月航拍的河东大桥及两岸;下图为2018年10月3日用无人机拍摄的河东大桥及两岸。

▲上图为拍摄于1996年的文惠桥两岸城市景观;下图为2018年10月4日拍摄的文惠桥两岸城市景观。

▲上图为1993年11月航拍的跃进路街景;下图为2018年10月3日用无人机拍摄跃进路街景。

▲上图为拍摄于上世纪90年代的蟠龙山附近的沿江建筑;下图为2018年5月25日拍摄的蟠龙山附近城市景观。

▲上图为1993年11月拍摄的潭中东路街景;下图为2018年10月3日拍摄的潭中东路街景。

▲上左一左二图为昔日的柳州火车站;上右图为2017年2月24日拍摄改造前的柳州火车站东站房;下图为2018年10月16日拍摄新建的柳州火车站西站房。

▲上图为1993年11月航拍的柳江大桥两岸;下图为2018年10月2日用无人机拍摄柳江大桥两岸。

▲上图为八九十年代拍摄三中路;下图为2018年3月30日拍摄的紫荆花烂漫的三中路。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柳州立足市情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实际、具有柳州特色的发展之路。从上世纪80年代“减税让利,放水养鱼”,到90年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到新世纪初提出“工业立柳,强市富民”“再造一个工业柳州”;再到“工业强市,富民兴柳”,加快“经济升级,城市转型”,以及“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打造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每一次发展思路、发展战略的确立完善与传承创新,都极大地促进了全市的开放发展。

经过60年,特别是近40年的探索实践和持续奋斗,柳州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工业化初期阶段迈向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从人民生活温饱不足向实现总体小康并朝着全面小康迈进,从全国四大酸雨区之一逐步嬗变为现代宜居城市的历史性跨越。

60年的发展,先进工业已是柳州的骄傲,碧水蓝天成为龙城的新名片。今年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呈现出诸多亮点和可喜变化。此外,今年我市首次将各县环境空气质量纳入考核,上半年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取得阶段性成效,1月至7月空气优良天数为178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4.4%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他的抱负!

在喜迎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用这组照片进行今昔对比,从中感受龙城变迁的轨迹,在光影间触摸“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再出发!

李斌 黄涛 黎寒池文/图

责任编辑:六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