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异质结电池技术发展,由摩尔光伏主办的异质结(HJT)电池产业链关键技术研讨会于10月19日在北京召开。山西第一光伏组件制造商晋能科技受邀出席此次会议,晋能科技技术总监李高非以《晶硅-非晶硅异质结电池量产技术进展》为题,分享了晋能科技在HJT技术量产方面的进展和经验。

PV Infolink首席分析师林嫣容曾指出,在N-PERT、TOPCon、HJT和IBC四类N型技术中,目前IBC、TOPCon技术及成本控制在国内都尚未成熟;N-PERT目前虽已有不少量产,但从性价比考虑不及P型双面PERC。综合来看,HJT拥有更为显著的优势,并有望成为引领下一个光伏高效时代的主流技术。因此,掌握这一技术的领先企业,将在下一轮博弈中抢占先机。

作为我国首个实现HJT技术量产的制造商,晋能科技在HJT量产上已取得一定成效。晋能科技HJT异质结电池量产最高效率已突破24%,量产平均良率达97.6%。在未使用半片、MBB等组件提效技术前提下,量产60片单面组件最高功率达到332.6W,组件双面性达89.61%。实验电站测试显示,相同占地面积,若使用HJT组件和平单轴支架,项目发电量较多晶组件和固定支架增益可达50-70%。

未来HJT电池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将会为光伏行业带来度电成本的突破性下降。面对这一市场前景,晋能科技技术总监李高非表示:“为解决HJT电池技术受限于产线不兼容且成本较高的难题,公司已从硅片、导电银浆、TCO靶材、制绒添加剂、设备等方面入手

启动专项降本计划,并取得初步成果。预计2018年HJT产品整体成本与单晶PERC的差距在20%,未来有望降低到10%以内。”

索比光伏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