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3岁小学生杀人分尸:同学说她比我漂亮

  2012年的一个旧闻因为法院维持了原判,最近又引起热议。

  一个13岁的女孩覃某,尚在就读小学六年级,只因不满同班好友比自己漂亮,将其杀害后分尸。法官宣判,被告人父母赔偿被害女孩一家10.8万元,因为覃某不满14岁,法院不追究刑事责任,只对其收容教养三年。

  一条人命区区10万,三年又三年,当年的行凶者已经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然而受害者父母却始终承受着丧女之痛。受害者父母不满判决上诉,但舆论的力量并没能扭转判决结果。最终,广西河池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维持原判。

  微博关于此案报道的截图

  如果不是嫉妒让覃某失去了理智,这桩惨剧原本不会发生,两个三口之家,一个背负命案,一个不再完整。病态的嫉妒让覃某摒弃理智也要杀死自己的假想敌。

  2012年,覃某13岁,她和被害人周某不仅是同班同学,还是形影不离的闺蜜,两家住得很近,不到200米,从大人到孩子都相处得很融洽。

  结伴回家的小学生

  然而,覃某发现,同学们似乎更喜欢和周某玩,还私下里偷偷跟周某说自己没有周某漂亮,身材还很胖。于是,在覃某心里,性格开朗,相貌端正都成了周某的原罪。

  2012年的4月10日傍晚,覃某邀请周某来家里看电视,在周某低头看手机时,覃某用木凳把她击昏。因为害怕周某醒来把这件事告诉老师,她一不做二不休,在家里找来剪刀,啤酒瓶,剪刀,菜刀等凶器杀害了自己同窗好友,周某当场死亡。

  为了销毁尸体,她把周某的头和手臂砍断,装进塑料袋里,还清理了案发现场的血迹。谁能想到,前一秒还和你坐着看电视的同窗好友,下一秒就会对你兵刃相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美丽竟然变成了周某的催命符。前几天,有碟子在后台问我,看脸的时代,还有没有不看脸的人?不知从何时起,颜值即正义。招聘的时候,许多跟身高长相无关的工作都要求外貌;就连有没有资格当一个同性恋,都要看外表好不好看:好看的是真爱,不好看的是变态。舆论畸形,导致追求美的心理向一个病态的方向去发展,从羡慕,一步步走到了嫉妒。13岁的杀人犯覃某,就是病态嫉妒心理的产物。

  2

  开跑车送孩子被踢出群聊,想给孩子最好的,到底伤害到了谁?

  如果说小孩子因为不懂事才嫉妒,那大人呢?几天前,一位家长投稿,自己因为开跑车送孩子上学,被老师踢出群聊。

  家长开跑车送孩子上学,原本没有影响到其他人,却被其他几名家长认为不妥,联合老师让家长不要再开跑车送孩子,美其名曰这样会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让人汗颜的是,老师居然一边倒,尖酸刻薄地说出“反正你又不差钱”这种话。

  跑车家长不卑不亢地回应,我的钱都是辛苦赚来的,不偷不抢,只想给孩子最好的,为什么要因为你们的观念降低我的生活标准?

  只是为自己分辩几句,他却直接被老师移出群聊。

  心存嫉妒的人,别人的优秀总会让他喘不过气来。孩子有没有攀比我不知道,但是家长已经在攀比了。如果坐着普通车的家长,认为开跑车的家长不利于孩子教育,那么他们自己有没有想过,自己开十几万的车送孩子,骑电瓶车送孩子的家长作何感想?

  处于嫉妒之中的家长,根本不会管他们自己有没有影响别人,他们只关注嫉妒对象到底让自己有多眼热。

  有人说羡慕和嫉妒的区别,就是看两个人有没有交集,另外差距够不够大。张韶涵买了个岛不一定让人嫉妒,但要是自己亲戚家的大表哥换了个200平米的房子,估计会让某些人如坐针毡。家长们也是一样,原本他们在各自的舒适区各过各的日子,只是因为孩子在一个班让他们有了交集。他们看到了开跑车的家长,先是火烧火燎地羡慕,面对难以追赶的差距,他们再阴阳怪气地贬损。同样都是这个班的家长,你凭什么能开跑车?

  嫉妒背后,其实是一种绝望的焦虑,他们的幸福不能体现在自己创造的价值上,却只能体现在和别人的比较上,一旦他们发现对于跟他们生活有交集的嫉妒对象,他们就会用过分挑剔来试图减少差距。

  3

  如果你不想被嫉妒折磨,那就先把眼睛收回到自己身上

  哲学概念词典里,对嫉妒这样定义:嫉妒是一种升级为怨恨的令人痛苦的恐惧,是对自己拥有事物的不信任,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嫉妒是因为害怕失去别人好感,害怕失去自己对某种价值的占有而产生的。

  在嫉妒给人带来的焦虑和恐慌下,被嫉妒冲昏头脑的人甚至会用不合情理的手段消灭威胁。因为自己不够票漂亮杀害同学的女孩是这样,因为嫉妒别人开跑车而把他踢出群的老师和家长也是这样。

  有一句话说得好“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你要是把眼睛总放在别人身上,一门心思陷入到比较中去,最终痛苦的是你自己。奇葩说第五季有一个辩题:毕业之后混的很普通,还要不要参加同学会?

  一提到同学会,多数人都是想去又不敢去。当年大家都是一样半夜开黑,上课摸鱼的兄弟,几年之后,自己一穷二白,同学穿金戴银一掷千金,说不嫉妒都是假的。

  然而正方代表傅首尔的观点是,一定要去。嫉妒是最没用的东西,同学混得好,对你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你考场名利场不行,怎么就不能把同学会当个联欢会贺一贺别人呢?失意时,给别人捧捧场,得意时,也听听别人的掌声。人生海海,何必在意一时沉浮。

  消极的嫉妒,只会盼着别人过得不好,用别人的凄惨,来拯救自己廉价的自尊心,以获得暂时的平静。古罗马作家奥维德在《变形记》中,把嫉妒拟人化写成了一个女人“因维迪亚”,她从不知欢笑为何物,只有目睹别人的痛苦,她才能睡着。她日夜忧心忡忡,不能安睡,当看到别人成功或者快乐,她甚至会久病不起。在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到,因维迪亚从未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嫉妒吞噬别人,也让她自己饱受吞噬。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提到: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我们盲目和别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一段良性的人际关系里,我们需要充分舒展自己,接受自己:我可以在你之上,我也可以接受比你低。

  4

  除了多关注自己,还可以化嫉妒为动力

  想要不受嫉妒的煎熬,并非是要你没有七情六欲。无嫉妒状态是根本不存在的一种状态,除了多关注自己,少关注别人,另一种面对嫉妒的理想的状态是:容忍但不被嫉妒所控制,正确利用嫉妒,让我们进入一种良性的竞争和自我提升中去。

  在张怡宁还没有成为大魔王之前,她与全盛时期的王楠同吃同住,形影不离。张怡宁和王楠的教练都是李隼,当时张怡宁还没有参加过什么含金量高的比赛,教练对张怡宁的关注自然就少一些。

  对于生性要强的张怡宁来说,大师姐王楠处处压她一头,成了横在她面前不可逾越的大山。最典型的是1999年刚出道的张怡宁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地闯入世乒赛女单决赛,对手是王楠,张怡宁在先赢两局的情况下被王楠连扳三局,丢掉冠军。

  张怡宁也曾经无法面对能力远在自己之上的王楠,甚至回避和王楠的见面。有一段时间,王楠发现张怡宁的腿布满淤青,每次到了午休时间她都不见踪影。张怡宁在后来的采访中说,因为打不好,教练也没有太关注她,她很痛苦。只能用午休时间躲起来训练,一见到王楠就好像是在提醒自己的失败,每次打不好就会用球拍磕自己的腿。

  但嫉妒并没有让张怡宁迷失自己,而是让她正视了她和王楠的差距,并奋起直追。被王楠打败的第二年,张怡宁在第45届世乒赛上获得女团冠军与女单亚军。此后张怡宁不断斩获金牌,还在2008 北京奥运会上,和曾经的对手王楠合作夺得女团冠军。

  当好自己,接受自己,在对自己能力肯定的同时,有意识地建立良性竞争关系,找到身上被忽略的潜力。只有摆正嫉妒心的位置,才能看到自己的差距,在竞争中超越自我,在合作中成长。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