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实践日志丨改革,开放,探索——青岛分队Day1:融汇中西纵贯古今,浪潮沉浮窥见新变

青岛,是一座融汇了中西、纵贯了古今的烟火城市。我们来到青岛,借着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契机梳理它的岁月脉络,亦是为了观察它在近代化浪潮中的沉浮、为了窥见改革开放为它带来的新变。

浙江路天主教堂

在实践开始的第一天,小队走访了青岛的地标性建筑——浙江路天主教堂。青岛天主教堂原名圣弥厄尔教堂,1934年竣工,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德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天主教堂祭奠着青岛清末沦为德国殖民地的遗恨,在这八十多年间哀悼着战争的炮火,在文革期间饱受不公正的欺凌,也庇护过伤痕累累的人们,与信徒一般虔诚。如今的天主教堂以哥特式的奇幻浪漫,成为婚纱拍摄的必至圣地。小孩子们在半空中划出一个半圆,彩色的泡泡顺着风跳跃,飞舞在新人身后、新娘头顶。透过泡泡看尖顶,看得见年轻朝气——一个新时代的斑斓。

随后,我们走访了江苏路基督教堂。进入古堡式的钟楼,顺着陡峭的楼梯缓缓盘旋至塔楼顶,巨大的机械钟的肌理跃然眼前。我们刚好赶上整点,不期然,金属巨大的敲击声铮然入耳,诉说着、逼问着、急迫地压缩着在场人们的心耳。透过古朴的窗向外望,可以望见海,可以看行人。这里仿佛是连接了近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时空交汇点。来自历史的钟声!现代中国的钟声!

途径萧军萧红故居、老舍故居、梁实秋故居、童第周故居等名人故所,我们一路来到了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海大的美与武大的美是截然不同的。她的建筑风格偏向西洋风格,小楼独栋,红白相间,玲珑精致。走在海大的树林能消去闹市区攫取的暑热,一路逛去,海大特色的院系专业令我们惊奇惊喜。德国遗留下的隶属于殖民地的屈辱,在新时代成为孕育先沿学术的摇篮,在这所静谧的校园多多少少显得魔幻现实。这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中国在新时代的高歌猛进,感恩这个时代给予我们的幸福。

下午,我们来到了海底世界,参观了水母宫、海兽馆、海洋生物馆、海底世界、淡水鱼馆。在这里,我们领略了海底世界的曼妙,也感受到了全球气候变暖对各个纬度海洋生物所面临的危机,唤起了我们参与保护环境的热忱。无论是凶残的鲨鱼,还是憨厚的抹香鲸,无论是静静站立思考鹅生的企鹅,还是带着孩子停停走走的北极熊,在上升的海平面和越来越热的天气面前,在人类的猎杀面前,都显得如此无能为力。我们在长长的海底隧道中陷入沉思,我们能为它们做些什么?我们又能为我们的地球做些什么呢?

如果说回归自然是对我们生活家园的关注,那么人性化的设计则是关注人本身。在工装设计中,尊重人本位的体验式氛围,充分把人的使用需求放在首位,力求在办公区域营造出生态环境,令使用者享受到充足的阳光,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到充沛的绿意,为使用者提供一个更为舒适、宜人的工作氛围。

夜幕降临,我们的脚步停在五四广场,这是我们第一天行程的最后一站。一战后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巴黎和会,使青岛刚出虎口又入日本狼口,以此为导火索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共产党和新中国擎起了一把熊熊的火炬。如今,纪念五四运动的五四广场成为新世纪青岛的地标,“五月的风”雕塑应和着卷起的海浪,发出了新的咆哮。

运营 | 珞新传媒 杜诗榕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