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1.1套住宅,你拖后腿了吗?

  近日,住建部某专家在博智宏观论坛第三十二次月度例会上表示,现在中国住宅人均1.1套,中国住房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从人均面积来看,大概在35-40㎡之间,尽管从数据上看和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差不多,但由于统计方式不同,发达国家的面积比中国大25%到30%,所以人均面积并没有到位。

  面对如今越来越高的城镇化率,专家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最多只是阶段性的饱和。而随着未来家庭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加上拆旧所带来的大量需求,未来必然增加住房套数。

  网友:我的房子在哪?

  又被平均了?

  还有不少的吃瓜网友化身段子手,花式吐槽人均1.1套的说法!

  面对专家说的人均1.1套,有广州的网友就用房价说明,一套普普通通的二手房单价都要3万5,想要买房真的很费劲!

  当然,更多人是这种情况:连0.1套都没有......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房子的认知,就是不断蹭蹭往上涨的房价。如果按专家所说的人均1.1套,市场上为何总是需求大于供给,为什么还要为房子发愁?

  我们到底缺不缺房子?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答案却没有人能说得准。如今国家屡次出台调控政策,说到底还是为了平衡住房的供需关系。“摸清”住房的真正需求,或许才能真正解答得了这个问题!

  住房总量告别短缺

  区域、群体分化明显

  20多年前,你能看到的住房场景可能是几户人挤在一个大院里,厨房、卫生间都是公用的,几乎每个地方、每个人都缺房子。

  1998年,为了增加市场供应,缓解住房紧张和供应僵化的问题,国家实行了“一次房改”。最终结果便是让住房商品化,而这也让住房总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图源:凤凰网房产)

  房改过后就有专家表示,中国住房最短缺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尽管总量不足已经和过去彻底告别,但不同地区、群体之间的分化却依旧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

  “如果说10年前各个地方都缺房子的话,现在不同城市已经出现严重的分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说,一线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的二线城市住房供不应求比较突出。

  以一线城市广州为例,2016年,广州供求比仅为0.67,去年更是直接掉到0.49!直到2018年,在政策和土地集中入市的双重影响之下,广州的供求比才逐渐回归正常水平。

  如今一线城市是买不到,而很多二、三线城市却是没人买!

  由于存在大量进行房地产开发,二三线城市早已不缺住房了,供过于求的情况比比皆是。

  一边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不易:没有真正的家,想买一套房又谈何容易;另一边是二三线城市的家乡:就算买得起,可你真的想回去吗?

  除了全国不同区域的两极分化,不同群体对于资源占有的不平衡,也是导致人均1.1套的结果。

  还记得各地曾相继爆出,“房姐”、“房叔”等事件。当普通人还在为首套房的首付苦苦挣扎时,有些人早已坐拥几十套房。

  而这,使得如何控制投资和合理需求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房地产作为一个巨大的“吸金池”,如果房子一直被贴着“投资”的标签,就算扔再多钱也无法将其填满。只有撕掉这个标签,让房子回归到住房的本质,才能让人均1.1套房的说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