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小编的朋友圈被同事们帮扶贫户收稻谷的消息刷屏

大家纷纷点赞,转发,称赞他们这才是真正的精准扶贫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午后的阳光,暖和,秋收的季节,大地一片金黄。一辆车子直奔大寨小组,车上下来6个人,他们直奔李昌会家的稻田里。

“看,我就说吧,她在那里。”当中一人指着稻田的一角,大家循声望去,只见一处稻穗在晃动,一个老奶奶佝偻着背,手中握着镰刀,她轻轻地放下手中的稻穗,用手拍了拍后背,显然她腰很酸了。

“老奶奶,我们来帮您打谷子。”刚到田里头,这几人便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你割穗,我打谷,好不热闹。

这一幕,发生在广南县五珠乡九克村委会大寨村小组,李昌会一家是这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说起李昌会,这几人眼里噙满了泪水。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当天上午,来自文山日报社的几名职工到大寨小组开展动态管理信息采集工作,当他们来到李昌会家中时,只见大门紧锁,跟隔壁的邻居打听后得知,李昌会正在自己田里打谷子。

在村民的带领下,几人找到了李昌会。经了解,李家现在只有3个人,李昌会已经71岁了,45岁的儿子罹患胃癌瘫痪在床,还有一个11岁的孙子在读小学。

其实,李家原本家境还不算太差。了解中得知,李昌会原本育有6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可是,这些年来,灾祸连连,李家5个儿子陆陆续续因祸去世,如今只剩老三王廷发一人。

回到李昌会家,屋里门边,一张简单的床,45岁的王廷发由于胃癌扩散导致下半身瘫痪在床。最为显眼的是靠床边上一提成人尿不湿,他只能依靠这些来处理自身排泄物。“绳子从最细处断。”王廷发反复的说这一句话,言语中,是他对71岁老母亲今后无人照顾的担忧,也饱含了他对唯一的侄儿的不舍。

说起几个儿子,老人李昌会的眼里已经挤不出一点泪水。

天不怜见。可是,老人很是坚强。家里堆着两堆谷子,都是李昌会一粒一粒打下来,一粒一粒背回来的。儿子卧床不起,屎和尿都是老人打理,每天都要给他擦洗身子。儿子住院期间,她四处筹钱,跑前跑后的样子犹在眼前。孙子读书,各种操不完的心……

很快,信息采集工作就结束了。文山日报社几名职工返回村委会,一路上大家一开始都在讨论如何帮助他们一家,而后,很快便陷入沉静,沉默不语。

“我们去帮他打谷子吧。”有人提议。

“走,现在就去。”大家都应和起来。于是,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加油干!李昌会的精神和品质,不正是“西畴精神”最真实的写照吗?!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贫困户到底需要什么?我们能给什么?如果你还有这样的疑问,我想,像这样的家庭,真的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一些帮助,给他们一些鼓励,让他们度过眼前的难关。

写到最后,一起来品读这首诗。这是参与本次工作的文山日报社职工徐文尚写的一首诗,字里行间,处处是浓情和暖意。

秋天

·徐文尚

这个秋天,和其他年成的秋天

没有两样,

这个收获季节里,

金黄稻穗压沉了秋天。

田里正在收割稻谷的老人叫李昌会

她71岁,

她曾经有六个儿子,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

她唯一的儿子已经身患胃癌卧床不起,

她在担心这个季节如何将稻谷收回家里,

她在担心这个季节过后,谁帮她种庄稼。

秋收,这个喜气洋洋的话题

在她家,开始表现得沉重

在她家,她那个45岁瘫痪在床的儿子

还在需要照管。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看看日历

霜降,正在从日子里走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