谅山,是越南北部省份,省会谅山市距中越边境18公里,南距越南首都河内130公里。谅山省以北,是层峦起伏、丛林密布的越北山地;谅山以南,是稻田纵横、水网密布的北部平原。有公路、铁路纵贯谅山,北可达中越边境,南则直通河内。

谅山不仅是越北的交通枢纽,更是首都河内的屏障门户。 谅山市周围被扣马山、巴外山等山岭及一系列高地所环抱,地形十分险峻;市区则分为南北两部,以横穿而过的奇穷河分界。如果要在越北用兵,谅山正是锁钥之地。守住它,可将来敌挡在越北山地;拿下它,便一马平川,直取河内。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南取交趾,此处是必经之地,然后传檄可定。公元1979年2月,谅山又陷入一片血火战场。

谅山省是多民族省份,侬族人口占全省的42.97%,岱依族占35.92%,京族占16.5%,其余的是瑶族、华族、赫蒙族(苗族)。谅山省的气候明显地体现越南北方的气候特点:由于季风的冷空气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就形成了四季分明、气候儿复杂多样、各地温差明显。年平均气温:17-22摄氏度。

谅山山脉所在的谅山省历史悠久,在原始时期,谅山已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在谅山省的平嘉发现过猿人牙齿。到中石器时期及新石器时期,“北山文化”(在谅山省北山)等,当时的先民利用石器、竹木器、陶器等物品,从事狩猎及采集。

唐朝时地置谅州,治所文谅县即今谅山省谅山市,属安南都护府,辖境相当于今谅山省一带。北宋时,越南李朝太祖李公蕴不断兴兵北上,蚕食宋朝领土,大有尽收宋朝邕、钦二州之势,并将其女嫁与土酋甲峒首领甲承贵,封他为谅州知州,李太宗又于天成二年(1029 年) , 以平阳公主嫁给承贵之子甲绍泰为妻。谅山地区遂为安南领土。越南阮朝明命帝时期设封疆大吏谅平巡抚统辖谅山省、高平省两省事务,文官从二品。

1975年12月,北越国会通过决议,北越撤消自治区一级的行政区划,并将一些省合并。高平省和谅山省合并成高谅省。1979年初,高谅省重新析置为谅山省和高平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