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志在功名,

离别何足叹。”

从故乡的码头离开

赴京赶考的学子们

或是忧愁

或是踌躇壮志

而百年前兰寨古村落的码头上

聚散离合便在此常常发生

一 | 跟随清末状元追溯兰寨的历史 “ 林召棠从兰寨村的码头出发,沿着南江前往西江,然后又去北京赶考。那必是一段艰苦而持久的路途,而码头只是赶路的开始。

这一幕是发生在道光年间的码头离别,让我想起文学史的两个码头离别。

一个是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他在汴京的码头上辞别恋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另一个是,14岁的郁达夫从富春江的码头离开富阳前往杭州,想起昨晚在月光下短暂拉着暗恋许久的少女的手儿,心里不禁泛起水样的春愁。

等到林召棠衣锦还乡,他又一次从兰寨码头登岸回到兰寨,此时他已经是新科状元,也是粤西历史上唯一的状元,兰寨码头因为他的离开与回归而变成“状元码头”。

古时的码头

对于古人而言,码头如同今天的机场和车站,人们在码头分别,又在码头上重聚。而兰寨古码头下就是曾经繁忙的南江,这条江也叫罗定江,连接着高州、信宜、罗定、郁南,是进入西江、通往广州的主要通道,也是进出粤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更是广东古驿道中绝无仅有的一条水路,它又见证了多少聚散离别呢?

南江第一湾

其实林召棠并不是兰寨人,他的故乡在湛江吴川,父亲林泰雯前往云浮任教谕,青少年的林召棠随父来到云浮生活学习。当时兰寨的林姓是南江流域的名门望族,经常特邀林泰雯前去讲学,林召棠便前去共学。因同祖同宗,也就同拜祖宗。

兰寨当地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风气一直很盛。林氏的族谱记载:“书田之置乃林姓第一要义。”林氏祖先从明朝到兰寨立业时即置有书田,专门有若干亩田地用于收租金,以作为有志读书的林氏才俊的生活资金来源,林召棠就是得到兰寨林氏书田资助赴考而高中状元的。林氏祖先所建的宗祠今天依然存在,林召棠的“状元及第” 匾额也挂在正中间,门前一口古井,距今已有350余年历史。

“ 20世纪30年代,兰寨村里有名望的父老们商议建设一所学校,经多方筹资。除了瑞昌行带头捐赠大量的钱物,族中长老还商议,村中三年停祭,以措施筹集建校资金。并终于在1937年建成了连滩镇上第一所乡村学堂——兰寨正己学校。

这一座古朴的建筑,旧址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其主楼在今天供乡贤理事会、农家书屋使用。

不过兰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远的时期。在明朝之前,兰寨是瑶人聚居村落,村落用高约2米,宽约1米多的夯土墙围起来。后来发生“瑶乱”,明朝将领张元勋平乱,驱逐瑶人。为纪念张元勋平乱的攻击,兰寨集资建成了安宁庙,这座庙今天还在,见证了那段远去的历史。

兰寨后来改为汉人居住,林氏先祖到兰寨后,由于经营有道,不断买田买地,家族势力不断发展壮大,使得兰寨最后以林姓为主。而农耕典当馆院子里还留有一段长约10米的古瑶墙,又见证了当年瑶族人居住的时光。

-----

-----

二 | 在老屋子里寻找兰寨的光辉

南江古水道往日的繁华已经不复存在了,而作为广东古驿道旅游建设的重要路段之一,南江古水道目前正在进行修复,林寨码头被当作修复的起点。这条古水道全长28.5公里,途经如今郁南县连滩、东坝、宋桂、河口、大湾等镇。

郁南县的南江古水道,沿线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领略古百越文化的必选之地,更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连接通道。沿途中的兰寨、长乐和石桥头等村落,保留了大量的古村落建筑和传统生活方式,是南江文化的浓缩之地。

广东非遗博览馆门口的舞狮表演

今天,很多人会认为乡村是闭塞的。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很多村落大量存在的华侨、中西合璧的建筑表明,这些村落不仅不曾闭塞,而且还曾经积极地与外界进行频繁的互动——包括经济、文化的多重互动。

兰寨村所在的郁南县连滩镇就是这样,整个镇人口约6万人,但侨属和港澳同胞2万多人(2011年),因而被称作“郁南侨乡”。兰寨村也是著名的侨乡,过去更因为南江水路交通的便利,在商贸业上得到快速的发展。

瑞昌大屋是兰寨村商贸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见证。它是一座具有岭南特色风格的砖瓦木结构的中式庭院,建筑庭园占地8000多平方米,在 1925年建成,工程耗时3年。这座大屋是清末秀才林葆初经营当铺、其子林景芳经营瑞昌行赚钱兴建的。

瑞昌大屋建筑豪华、结构美观,使用特别的灰泥塑造出各种装饰图案,色彩美观。大屋的个别木材用料珍贵,门楼及大屋屋檐下的木雕整条在广州由手工雕刻,图案非常精美,木雕整件曾喷扫金粉,气势恢宏。

兰寨瑞昌大屋 “ 而这间大屋的主人林葆初,更是亦儒亦商,他便是上述的正己学校的首倡者与首任校长,也是正己学校的主要捐款者。林葆初的商号瑞昌行由连滩镇一直开到梧州、肇庆、广州及香港。其子林景芳,还曾经在广州闹市经营过一间名为“妙奇香”的酒楼,据说因为诚信经营,吸引了不少古玩玩家和文人墨客前来用餐,毛泽东、柳亚子、鲁迅夫妇都曾经在该酒楼就餐。

村中还有一座“光二大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屋主邱光二是当地一个以卖油豆腐为生的农民,该屋的建成至今仍是一个谜团。 该大屋占地近7000平方米,修建耗时十多年,共有房间136间,转一趟足足45分钟。其楼道如迷宫,墙体和大门有防洪、防火、防盗等三防功能,另加上屋顶的防风功能,被称为乱世中的“诺亚方舟”。

精致的工艺

目前兰寨正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发了南江漂游、江边垂钓、混水摸鱼、跳禾楼、坐花轿、农家耕作、山歌对唱、舞狮、舞龙等娱乐项目,村里还有一批特色农家餐馆,兰寨和附近的石桥头村内也有一些简洁朴素的农家旅馆、学生公寓等可供住宿。

-----

-----

今天,机场、高铁站取代了码头

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已经不同了

我们的沟通变成随时随地

对于聚散离合已经没有了以前的苦楚

但我们似乎也变得比以前都更加着急

更没有耐心等待

而在兰寨

我很怀念那种用心等待的日子

郁达夫出发了

那个叫倩儿的女孩应该会等待他回来

林召棠出发了

兰寨人也在耐心地等待他回来

素材来源丨本文摘自文旅中国丛书《乡愁里的广东》,作者许伟明、余婷婷,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原标题为《郁南古水道:兰寨码头上的聚散离合》,作者许伟明,摄影许伟明,部分图片来源于吴丹、网络。

经历离别时,你会想起哪句诗?

在下方留言告诉小编~

今日话题

温馨提示:

小编每周将从粉丝回复中评选出五位最佳回复(神回复),并送上神秘礼品~

推荐文章

国务院办公厅开通

“我为大督查提建议”小程序

问题线索、意见建议

欢迎大家扫码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