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放山用的工具已经有了很大的精进,但是在以前放山的都要带着那些工具?这个似乎很有研究的价值。

东北放山采野山参的传统工具有什么?

放山采参工具

进山叫“拉背儿”。长白山,清帝(顺治)入主中原以后,认为它是发祥之地而被封禁,“岁时祭祝,尊为神灵”,进山挖参要“领票交参”:“每票一张,发给腰牌四个,卡伦验明放行,带领十余人为棚。”(《吉林外记》卷八)。

东北放山采野山参的传统工具有什么?

放山队伍

每个挖参人所带用具不尽相同,说法也不一样。一般的讲,初把郎只准带三件:

一是索拨棍,旧称索罗棍,是用来扒拉草找人参的。它是一把粗的木棍,比农民用的锄杠略长一些,大约五至七尺,有的说一人来高。索拨棍的选择,一要轻,二要响。一般用铁梨木、黄菠萝、牡丹树、青柯子(青秸子)或小红松。其他杂木的也有,如赤榆等。青柯子在长白山里一樽一樽的,长得不粗,直直溜溜的。说青柯子用几天就干了,特别轻快,在“叫棍”时敲起来哇哇响,能听一里多地,所以用它做索拨棍的挺多。二是一把镰刀,三是一根绳子,以备回抢子时路上抬柴用。头棍、腰棍、边棍,带的用具多,除上述三件外,还带个参兜子。

参兜子是用牛皮或鹿皮或狍子皮作的。有的用大面袋子做的,把两个底角吊上一根背盘,再将口袋嘴一扎,就是一个参兜子。参兜子里装有:刀子、剪子、小斧、小锯、小耙子。挖参是个精细活,不能用锹、镐。有人只用一把好刀子,割草根、割树根就够用了。用小斧砍还怕振断了参须子。为了图吉利,在称说这些工具时,都在前边加上“快当”一词,如说“快当兜子”“快当刀子”“快当剪子”等。

东北放山采野山参的传统工具有什么?

挖人参的最主要的工具是“鹿骨签子”或叫“棒槌针”。棒槌针如同一根骨头筷子,只是一头尖细,便于拨离人参根茎附近的土。棒槌针多是用牛腿骨或是狍子腿骨制作的,用鹿骨做的少。

最讲究的是用红毛线搓成的“快当绳”,约二尺多长,两头拴着铜大钱。铜大钱上的字要挑选,最好的是“乾隆通宝”或“嘉庆通宝”,最不好的是“道光通宝”,”“道光”不吉利。人参是宝,说乾隆的“隆”是“龙”的谐音,是“龙王”的“龙”,是“真龙天子”的“龙”,能压住宝,特别是大山参。大山参“固气、刁蛋”,用“龙”才能压住它。遇到刁蛋货,如果不用快当绳上上笼头或绊马索,它就跑掉了。

对此,老挖参人说的神乎其神,把大山参神化了。端锅的还要带个吊锅。放山者吃的粮食以小米为主,还要带咸盐和苏子油,再加上袍子皮或毯子或鸭毛垫子,一个人都得背八十斤东西上山。

东北放山采野山参的传统工具有什么?

放山者还要准备一块油布,是白花棋布用桐油油的,雨天用来挡雨,平时用来作围裙,以防蛰麻子(一种植物)蛰肿了两腿和身子。长白山森林里的蛰麻子特别多,不扎围裙,蛰得简直受不了。

放山人头戴圆形的白蚊毛。蚊帽像个套头帽子,只露前脸。有的还在头顶上套个铁丝套,在脑盖上还绑块“老牛肝”(树上生的菌类),一早一晚点燃后用来熏蚊子。对老牛肝的用法有所不同。有的人把整块老牛肝,在根部点着,扣在头顶上,用绳子绑在头上熏蚊子。有的人抉一根带叉的松树枝,围成一个圈儿绑上,另一头的粗枝,用铁钉钉上一块老牛肝点燃,戴在头顶上,也可以熏蚊子。老牛肝用硝灰水沤上二三天拿出来晒干就像棉花套似的,一点就着。不沤的老牛肝也能点着,但没有沤的好烧。

放山人脚上穿的靰鞡。靰鞡为突厥语。革履之意。它多是冬天穿的,但进山挖参,要天天钻林子、过烂石窖、爬砬子,那是很费鞋脚的,穿草鞋、胶鞋几天就得磨坏一双,买不起那么多,只好买靰鞡省钱。夏天穿靰鞡“烧脚”,放山人发现,蓄羊胡子草比红根子草烧的轻。放山人晚上睡觉,都把靰鞡挂在离地不高的橛子上。在旧社会一些穷苦人,买不起牛皮靰鞡,只好缝个“猪皮绑”穿。“绑”是用死猪皮或过年杀猪时扒下的一块带毛猪皮缝的,是长方形的,前头有两个角,样子十分难看。放山人的打扮,从头上到脚下,颇有原始人的味道。

《验明正参》一个只致力于人参文化研究推广的平台。每天更新关于人参知识让更多人了解人参。

《验明正参》期待你的关注与加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