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是随便起来,连孔圣人都拦不住

男人说随便,意为“出了事可别赖我”;女人说随便,指“这还用问,你应该知道我的意思”。


很早的时候就知道有个词叫“无可无不可”,大人告诉我这是“有也行,没有也行,怎样都行,问题不大”,总之是个很随便的词。可我觉得有点奇怪,明明两个字能说明白的意思为什么要搞出五个字呢?这不符合古人说话的逻辑。

后来知道这话出自孔圣人之口我就更迷糊了,他老人家几时成了随便的人,又做过哪些随便的事呢?

我要是随便起来,连孔圣人都拦不住

看看电视里怎么说

青楚随便点,无可无不可

我们还是从《世说新语》里的故事说起。

晋简文帝时期,朝中有个名气很大的王中朗,本名王坦之,太原晋阳人,号称“江东独步”。此人后来与谢安联手保住了晋室社稷功劳很大,到孝武帝司马曜即位,他便迁中书令,领丹阳尹,寻授都督徐兖青三州诸军事、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坐镇广陵。

话说这一日,王坦之请来了伏玄度和习凿齿,叫他们就青、楚之地的出色人物发表一番点评。

伏、习二人皆名士,此处就不详表了。青指的是青州,东晋时期的治所在东阳城,也就是今天的山东青州;楚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这伏、习二人也不客气,拿起来就说,王坦之则命人速记,等这一场点评快要完成的时候,王坦之亲自拿着记录去找韩康伯,要他发表意见。

韩康伯把脑袋晃晃,一言不发。

王坦之:“你怎么不说话呢?”

韩康伯:“无可无不可。”

我要是随便起来,连孔圣人都拦不住

我就不说话,默默的看着你装逼

随便的原则

上面的段子单拿出来看不大容易看懂,稍微介绍一下背景就明白了。

韩康伯这人除了做官还是个训诂学家,搞这种学问的人通常都比较传统,虽然擅于辩论,但整体哲学思想不离老庄。

相比之下王坦之则是个先锋派,他崇尚刑名,贬抑庄子之学,还专门写过一本《废庄论》。由此可见,他跟韩康伯其实是有学派之别的,那么这一次他拿了伏、习二人的点评来给韩康伯看,实在是有点挑衅的意味。所以韩康伯那句“无可无不可”,字面上的意思依然是“伏玄度和习凿齿的点评无所谓对错”,但是从原则上来讲,其实只是拒绝发表意见罢了。

这句“随便”之言,此处却发展出了“这也行,那也行”之外的第三种态度。

我要是随便起来,连孔圣人都拦不住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好吧,现在该来看看原版是怎么说的了,孔子曰:“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结合前后文解释起来是这样的:“我跟那些为了尊严而死的人不一样,我跟那些忍辱负重的人不一样,我甚至跟那些外狂内敛的人也不一样,我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该怎样,就怎样。”

曾仕强先生以前在讲这句的时候表示,“无可无不可”基本上就是孔圣人一生做人原则的高度概括。他还给这句末尾补充了四个字,叫“择善固执”,也就是把原则放在心里不能变,而外在的行为则随机应变。这看起来跟孔子提到的三种贤人也差不多,相同点都是“择善固执”,但“无可无不可”显然在执行层面上要复杂得多。

打个比方(上一期刚写完打比方,这一回就要献丑了),“择善固执”相当于选择了一条路,并且不打算再换了,有些人就此展开生命的死磕以捍卫这条路的正义性,有些人则用空间换取时间以求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有些人则装疯卖傻离开主干道另辟蹊径,而孔子说:“我要怎么走完这条路,取决于路况,为此我要学会掌握更多更灵活的走法。”

我要是随便起来,连孔圣人都拦不住

比如让子贡给买辆一脚踹

我跟你们都不一样,但不代表我丧失了原则。

所以孔子建议,世道好就出来做官,世道不好就找地方忍着,世道实在太坏了就弄条小船出海。人在哪,义就在哪,无所谓非得如此或绝不让步。

孔子的这一原则还表现在他治学与教学的悖论上,须知这位老人家一生最盼望的事就是将社会礼法恢复到周朝那样,但周朝是不允许平民读书的,而他却率先提出“有教无类”,并且还真的收了三千弟子。

无可无不可,你能奈我何?

看来随便的人还真不是谁都能当的。

【世说新语·言语】七二

王中郎令伏玄度、习凿齿论青、楚人物,临成,以示韩康伯,韩康伯都无言。王曰:“何故不言?”韩曰:“无可无不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