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年的到来,大家将会意识到,从小学到初中的努力,实际上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考上大学。在整个高中三年中,各位同学也会逐渐接受这个事实,希望能够通过几年的努力,在高考中发挥出真正的水平,考出优异的成绩出来。

而在谈及学生成绩的时候,许多家长会有这样的感受,自己的孩子智商方面没问题,放学后也会去做家庭作业,在学校中,和同学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听着相同老师的讲课,为什么成绩上,却会和同学有着许多的差别呢?

对于诸多高中生来说,大家坐在同一个班级内,成绩却存在差异,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造成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也很多。当成绩较差的同学,努力去模仿学霸,希望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成绩时,时常会陷入这样的一些误区。

第一:容易被自己的情绪左右

考试之后,同学之间成绩存在差别,是难免的事情;而有些同学,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候会因为一两次的落败,而变得灰心气馁起来。于是,他们只看到了自己成绩上的劣势,盯住其他同学学习上的优势,然后找出这样的答案,那就是智商比不过,不如人家聪明。

第二:被他人的战术所迷惑

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说,有些学生在上午的时候,学习效率比较高,下午的时候就容易昏昏沉沉,因而他们会在下午的时候有所懈怠,总体来说,这些学生还是能保持成绩上的优势的。如果说,在模仿他们的时候,只看到了这些同学下午的表现,那么就容易被他们的战术所迷惑,找不到真正的方法。

为了提升成绩,大家可能会请教自己的同学,希望从对方身上吸取经验,而在模仿之前,他们很容易给自己以上的两种心理暗示,所以,通过一番努力后,他们只会接受现实,那就是真的比不过其他同学。

于是,一些学生给自己打上“差生”的标签后,还不得不面对老师的要求、家长的期待,他们心怀压力,只能继续去学习。殊不知,这种努力的状态,只是一种“伪勤奋”,很难真正提升他们的成绩。

反观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之所以能成为班级里的学霸,其实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制定计划,并且专注其中,在执行学习计划的时候,体现出很好的自律,从而达到高效地学习。

从学霸身上表现出的素质来看,他们能积极提升、主动学习,并且将这种行为养成习惯;所以成绩好的学生,他们不需要别人的监督,也能尊崇自己的内心,去抵制身边的诱惑,用较高的效率去学习。

如果说,在寻找学习方法的时候,不能去看透现象,从而把握本质,那么只会犯“邯郸学步”的错误。不仅没从其他同学身上,找到有益于自己成绩提高的原因,反而会因此让自己丧失信心,也丢了原本适合自己的方法。

看着成绩好的同学,在不断的刷题,于是,自己也丢下课本,拿起了试卷;当晚自习的时候,学霸们在复习记忆,于是自己也果断的扔下试卷,拿起了笔记本。而结果,自己努力跟上学霸的脚步,却只是一种“伪勤奋”罢了。

“伪勤奋”的结果,不仅让高中生的努力,容易付之东流,也会让他们长期的困惑中,变得疲惫和懈怠,从而对提高成绩更加缺乏信心;所以,面对这种状况,大家应该及时纠正自己的方向。

同一个班级,学生成绩却有高低? 那么,若想摆脱“伪勤奋”状况,让自己的成绩,真正获得提升的机会;高中生应该如何去做呢?作为多年带班的高中老师,建议大家这样去争取,别让“伪勤奋”拖垮了自己!

学会回顾反思

记得,有位叫做曹林菁的高考状元,这样来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她说在她们的学校中,有一个“休课”的习惯,那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让学生全天自习。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去回顾和反思,对于那些学习中遇到困惑的同学来说,时常能通过这样的举动,让自己走出“伪勤奋”,让学习的思路明确下来。

做到返璞归真

从高考出题来看,其实许多的题目难度并不大,但是同学们依旧无法将其把握住。主要是因为,在平时的学习习惯中,一些人会着重于抠难题,而结果既浪费了时间,也无法把握基础知识。如果说,自己的成绩不够理想,而自己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妨拒绝“伪勤奋”,立足课本,将基础知识抓牢。

组织知识体系

在考试中解题,时常是一个对综合能力考验的过程,如果说,能够对一个学科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运用,那么想要应对考试,考出好成绩并不是难事。所以,与其盲目的,被“伪勤奋”所拖累,不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努力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都有助于去提升成绩。

对于诸多高中的学生来说,在寻找学习方法的时候,与其忙忙碌碌,去做“伪勤奋”的事情,不妨静下心来,从转变自己的思维开始。而当你想明白了,将会像找到了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一般,想要提升成绩、赢得高考,并不是难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