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中年职场危机

757年,杜甫从长安逃出,“麻衣见天子”,肃宗很感动,授予他左拾遗的官职,每天就是上上书,提提意见。看到主君的态度这么诚恳,杜甫感动坏了,发誓要把之前积攒的敬业精神都拿出来。他认了真,每天都上本奏事,肃宗渐渐吃不消了,却也不能把敬业的杜甫怎么样,只能忍耐。

担任左拾遗的时期,无疑是杜甫一生中幸福感最强烈的时期。即便因为替朋友房琯辩解受到肃宗的斥责,他也始终矜矜业业履行自己的职责。

大约9月,杜甫终于收到妻子从鄜州羌村捎来的书信,顾家的大叔立即请假,肃宗乐得清静,很爽快的让他回家了。肃宗本就对他这个左拾遗经常发表谏言感到厌烦,因此很乐意他请假回去探亲。

11月,唐军与叛军在香积寺附近大战,结果大获全胜,长安收复。12月8号,肃宗进入长安,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二十多天后,太上皇从成都返回长安,肃宗亲自率众迎接,父子二人痛哭,玄宗当即表示这是自己一生中最感尊贵的时刻。杜甫无疑在迎接的队伍中,见证了这段历史。让杜甫感到欣慰的是,家人随后也来到长安,一家人开始享受团聚时光。

政局逐渐稳定,家庭日益安定,杜甫心无旁骛,在左拾遗的任上干得津津有味。他经常待在署衙办公,通宵达旦撰写奏章,以便第二天皇上能看到。杜甫工作很细心,即使作废的草稿也要避着人烧掉,以免引起别人的不快。如此频繁的上奏,以至于同在朝廷的好朋友岑参忍不住提醒他不要这么密集地上奏。

杜甫不听,一如既往地热忱。一方面,他盼望着叛军大本营邺城早日被收复,战争早日结束,另一方面,对朝廷内部存在的问题深感忧虑。同时,他还面临着朝廷发不出俸禄带来的窘迫。于是,在758年春天,我们的诗人愁绪不断,唯有买醉才能让自己暂时平静。他一边饮酒一边宽慰自己要看淡一些。

曲江一首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即使这样的日子也没有持续多久,肃宗受到小人挑拨,下诏将房琯贬到邠州,严武贬到巴州,杜甫也受到牵连,随之被贬到华州任司功参军。

离开了离主君最近的朝堂,卸下了最能表现忠心的拾遗,在琐碎、繁杂的司功参军任上,杜甫感受到了巨大的落差。他太忙了,既要管理各类设施设备、对官员进行考核情况进行登记,还要替刺史草拟表章。杜甫还时刻关注朝廷的军事行动,不忘为郭子仪提出建议。许是实在太忙,这段时间,他流传下来的诗歌很少,除了担心李白之外,很少有得意之作。759年,杜甫获得了前往洛阳出差的机会,顺便看望一下友人。来回的路上,他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关切。

在洛阳,杜甫见到自己的朋友卫八处士,感慨人生苦短,世事难料。

杜甫的中年职场危机

来自网络


这一年,九节度围相州,因为缺乏统一指挥,被史思明击破,眼看大好的局势一下子逆转过来,坏消息往往传播很快,东都洛阳的百姓纷纷逃散,官员纷纷撤离,杜甫急急回到华州,趁机抛弃了那个让他很累又没有成就感的参军(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带领家人再次踏上了漂泊之路。他们先在秦州短暂停留,后去汉源、成州、同谷,杜甫患者疟疾,骑着生病的老马(尘中老力尽,岁晚病伤心),囊空如洗(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一路还想着李白,不知道他流放夜郎是生是死(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汩罗)。

杜甫的中年职场危机

来自网络


诗人不禁感慨,赶路真他妈的累啊(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杜甫的最后落脚点是成都,一个较长时间给他带来安宁日子的地方,他的中年职场最后以惨淡收场,诗歌创作却迎来巅峰时期。


还是当诗人好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