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对于有一技之长学生,到底是读书重要还是赶上互联网风口出名重要?所谓的一技之长,在现在这种社会大潮流可能短时间之内会给你带来财富。但没有知识系统支持的一技之长,注定是不能长久的。不过我的孩子现在有一技之长,我是绝不会让他从学校出来就去赚钱的。这是一种非常短视的选择。

举个例子就像林妙可和杨沛宜。林妙可长相甜美,声音动听,这也算是他的一技之长了吧,所以她的母亲让他荒废了学业,拼命的去演出,最后导致这个本应该可以成为人才的女孩被养废了。而作为幕后发声的杨沛宜,她就选择了继续去学校学习,厚积才能薄发。任何一个真正有大成就的人,他的文化知识水平也必定不差。所谓的零基础,零门槛成就大业可能会有这样的现象,但绝对只是个例。你现在所感觉到的一技之长,其实不是一技之长,只是有一点突出而已,所以说读书还是重要的,不要趁着互联网的风口去做那个风口上的猪。

读书≠学习,我们需要弄清一个概念。对于一技之长理解也有偏差,目前这个社会变化会很快,你现在拥有的技能可能很快会被社会抛弃,随着ai,人工智能的发展。适合人类的工作会越来越少,一技傍身,谁又能跟上时代的速度,也许会被时代抛弃,所以学习是终身的。

长远的角度来说,读书重要的是获得人文情怀,获得学习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那将是你在社会成长的速度和高度的根本。知识结构本身来说,对于一个学生并不重要,因为你有时间去了解自己喜欢的东西,去重建你的知识结构。

读书有静气。胸怀大目标,读书有静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对于有一技之长的学生,不仅要向我们的前辈学习扎实的基本功,更要学习他们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坚毅的意志品质。戒浮治躁,静下心来多读一点书,才能取得如股票一样丰厚的长线收益。

厚积而薄发。司马迁毕其一生的精力,给我们留下了一部鸿篇巨制《史记》;马云也是先学英语,后学贸易,然后创办公司,亏损七年后才赢利,尔后才有阿里美国上市的财富故事。基础打得越扎实,才能跳得更高,飞得更远。这不仅是对在校的拥有一技之长的学生的提醒,更是一种忠告:厚积才能薄发!

厚积而薄发是我们中国人的读书概念,我们中国人的读书理念和社会经验,不允许我们像西方人那样从一个点上开始发挥自己的事情,把一个点做得精致,或许就能够成功。在我们中国,你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有深厚的基础,这些深厚的基础不仅仅是经济方面,还有自己的学术方面,只有把某些领域的知识打扎实之后,才可以展现自己的魅力。学而优则仕,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做法,现在就是学而优则在风口上飘起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