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农!关注民生!请您点击上面的红色字体“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收到此类文章。

近些年来,在国家的帮助下,农村一直在致力于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完善一系列的基础设施,以吸引更多的外出民工返乡就业,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的确,农民返乡已然形成一种趋势,在外出打工变得越来越难的情况下,农民辛苦的付出却拿不到应有的回报,甚至还有面临拖欠工资的风险。很显然,没有人能够一直忍受这样的状态,回乡便成了农民的“唯一”选择。

可是,我们不禁要问,农民返乡之后的出路在哪里呢?种地吗?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假设一亩地一季的投资是500元,种植玉米或者小麦,等待收成之后,一亩地的总收入可能还不到1000元。如果再除去成本,那农民一季种植一亩地的收入可能就只有两三百元。很明显,农民依靠种地是养活不了一大家子人的,土地也似乎很难成为农民的生活保障了。

未来10年,土地改革的这3个趋势将影响全部农民,要提高警惕!

所以说,随着时代的变迁,土地也不再是农民的命根子,我国的土地制度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十字路口。未来,个体的种植模式终将会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则是国家所鼓励与提倡的规模化种植模式,届时,将会有更多的农村土地参与到土地流转当中。

可是,在一些偏远且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土地难以集中则成了土地流转的绊脚石。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流转不出去土地,不得不被迫撂荒土地,只好继续外出打工谋求新的生计。显然,这样的现象并不是国家所希望看到的。

那么,农村的土地将会朝着什么样的趋势改革呢?在土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这些趋势又将怎样影响农民的命运呢?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针对农村土地进行的改革措施将会呈现出3个不同的趋势,首先第一个就是土地的三权分置与两权抵押。所谓三权分置很容易理解,就是在土地确权的过程中,明确土地的所属权、承包权与经营权。在确权完成之后,农民能够领取到确权证书,有效的保障自己的土地权益。而两权抵押就是进一步的将农村的土地资源资产化,比如试点地区试行的土地抵押贷款政策,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农民的资金压力,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土地改革的第二个趋势就是集体资产股份制,所有村民都能参与其中。现如今,已经有地区在明确集体组织成员,并对集体的资产进行核算,量化到集体组织成员和农户。如此一来,集体的财产也不再是村干部一人说了算,农民也可以选择入股的形式参与到其中,然后等待分红。

未来10年,土地改革的这3个趋势将影响全部农民,要提高警惕!

另外,土地改革的第三个趋势就是农村土地与国有土地同价同权。大家都知道,目前,农村的土地是不能入市买卖与交易的,无论是耕地还是建设用地都与国有土地相差一大截。而今年国家就对《土地管理法》进行了修改,农村土地与国有土地同价同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未来,农村的土地有很有可能会入市交易,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流转都很有可能在市场上成为常态。

不过,也有专家对于这样的发展趋势表示担忧。的确,随着土地改革的深入进行,农村土地的价值必将会进一步攀升,农民可以依靠土地赚更多的钱。不过,未来也将会有更多的资本涌入到农村,届时,农民的土地权益究竟能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对于农民来说,土地改革有利有弊,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我们拭目以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