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故事,你都知道么?

『西安读书会』为古西楼书屋旗下读书活动平台

西安,是秦人祖祖辈辈的征程。西安,古称长安,是《马可·波罗游记》中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罗马哲人奥古斯都说过“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西安,这座永恒的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当然这里也有多流传至今的历史传说。

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故事,你都知道么?

比如说:华胥,上古女神,生了女娲,伏羲!又比如说:女娲娘娘,在西安骊山补天地!又比如说:骊山老母,教出各个时代中的英雄女将,如齐宣王的妻子钟无艳(战国时代)、薛丁山的妻子樊梨花(唐代)、高君保的妻子刘金定(宋代)、祝英台(东晋时期)、千年白蛇白素贞(宋代)等,都为骊山老母的门下弟子。

还有牛郎织女,其发源地就是在西安市斗门镇。再比如说:泾河龙王,《西游记》里有介绍!文武财神!上八仙里的钟离权和韩湘子!太上老君,楼观台!《长恨歌》里的杨玉环等等!

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故事,你都知道么?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古迹俯拾皆是。清代江南诗人袁枚就曾说:“闻道关中多胜迹,男儿须到古长安。”直到今天,来西安的人也多是前来寻觅长安遗迹的,古城墙、碑林博物馆、大雁塔、小雁塔、陕西历史博物馆、回坊、钟鼓楼、大明宫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等都是旅游热点。

然而,游客不知道的是,除了这些热门的地方,西安的大街小巷还散落着很多遗址遗迹,而这样的历史遗存背后都流传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任家庄“囧”字楼

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故事,你都知道么?

坐标:西安市劳动北路

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故事,你都知道么?

大概是从去年起,我注意到了这个“怪异”的老房子。每当从地铁一号线劳动路站出来,往南坐公交时,总能看到满街的摩天大厦中突然闪过一栋低矮破烂的老建筑,看上去像个“庙”。

后来,才知道这是任家庄老门楼,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有300多年历史了。明清时西安地区的村庄大多建有城墙和门楼,后来渐渐消失在历史中。劳动北路的这个老门楼几乎是西安独一无二的。

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故事,你都知道么?

因为它独特的文物价值,任家庄城中村改造时,老门楼得以逃脱被拆的命运,后来,它又因为长得像“囧”字而成为“网红”。只是,十来年过去了,老门楼仅仅是被一圈铁栅栏围起来,残破的建筑没有得到任何维护,如今还被挂上了“危险!行人勿近!”的标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危楼,不知道哪一天,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家”就会轰然倒下,带走劳动路上最后一抹旧记忆。

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故事,你都知道么?

下马陵董仲舒墓

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故事,你都知道么?

坐标:和平门里顺城巷军区干休所

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故事,你都知道么?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蛤蟆陵下住。”白居易《琵琶行》中提到的“蛤蟆陵”原来就是西安和平门到文昌门之间的那一段顺城巷,也即“下马陵”。

关于“下马陵”名字的来历,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大意是大儒董仲舒的墓在这条路上,汉武帝为示对儒教及大儒的尊敬,每当御行至此,都要下马或下车步行,文武百官争相效行,久而久之便成了“下马陵”。

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故事,你都知道么?

而今,“下马陵”顺城巷的路边的确保存着董仲舒墓,并有一块1956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立的碑石,告知人们这是“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这块碑被嵌进了干休所的围墙里,猛一看,还以为是西安街头随处可见的墙体宣传字画。

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故事,你都知道么?

董仲舒的墓则在干休所院内。进去之后可以看到围墙后碑石的另一面。碑石不远处,有一栋明清风格的古建筑,应该是董子祠,现在是干休所的文化活动中心。老建筑之后,即是董仲舒墓,这是一个不大的长方形砖砌土冢,上面长出了蓬勃的野草,前面有一块碑石被玻璃罩保护起来,字迹已经模糊难辨。

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故事,你都知道么?

墓的前方、董子祠后墙堆放了一些残碑,其中一块是康熙年间的“重建董子庙记”,字迹尚清楚,但只残存半块了。

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故事,你都知道么?

董仲舒墓到底在哪里,如今史学界尚无定论。有人说在下马陵,有人说在交大校园,也有人说在兴平茂陵。现在,专家越来越倾向于董仲舒陪葬兴平茂陵一说,指出下马陵的这个董仲舒墓为明代官员“伪造”。即便这一说法是真的,下马陵董仲舒墓从明代流传到现在,也是一个颇有价值的古迹了。

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故事,你都知道么?

像这样的“被人遗忘”的古遗址,西安还有一些,若有兴趣,明日可继续关注今日头条“陕西旅行笔记”。

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故事,你都知道么?

西安城墙西南城角

西安城墙四角各城楼叫“角楼”,如果能够绕城墙走完一圈,就会发现惟独城墙西南角是圆形的,其他三个城角则是方形的。这一点,相当一部分“老西安”都不知其原因,有人甚至将此与风水联系,猜测如此建筑结构是故意而为,可能为了祈求上天,保江山千秋万代。

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故事,你都知道么?

这些外形不同的城角,实为城墙转角处突出墙体的实心台,准确的名称应该为“角台”,其上的建筑为角楼。城角外形不同出现在明朝,圆形的西南城角系唐朝韩建修的“新城”角台遗址。

明代修缮唐代城墙时,朱元璋下令角台向外扩张1/3,惟独没有重修西南城角,保留了唐代城墙角台原貌。当然很多人又会问到,为何只有西南城角没修缮,这里面可是有两段传说。

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故事,你都知道么?

一种说法是西南城角处于地震带上,只要角台被人修成方形的,修一次就出现一次问题,最后没办法只能保留圆形。还有一种说法是朱元璋接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令谋臣主持设计城池的图样以颁示天下如图修造。谋臣反复设计后的按照传统的画成距形图案,而朱元璋觉得凡事切莫墨守成规,提笔将图纸上的矩形图案一角抹去,于是由皇帝御笔改动的城池图式诏示天下。

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故事,你都知道么?

大雁塔

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故事,你都知道么?

古城西安南郊,有一座宽敞的寺院,叫慈恩寺。寺内,一座气势雄伟的七层砖塔拔地而起,巍然屹立,这就是著名的大雁塔。这座寺院是唐高宗李治当太子时,为纪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修建的,并且邀请玄奘法师来担任主持。

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故事,你都知道么?

起初寺内并没有塔,为了让玄奘保存西行求得的经书、舍利、佛像等,在已经成为皇上的李治的支持下修建了大雁塔。大雁塔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虽经风雨剥蚀,但风貌依旧。

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故事,你都知道么?

大雁舍身而死的故事,也一直流传到今天。在民间关于大雁塔的来历和传说也有很多,有人说它是一群大雁落下来留下的;有说它是仙人点化而成的;也有说唐玄奘西域取经途中曾困沙漠后得一大雁引饮,才找到水源,得以还生,并完成取经之事,为报大雁之恩,因而建造此塔。

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故事,你都知道么?

端履门

位于东大街中段南侧。南至木头市接柏树林,长371米。明初建秦王府后,在今东大街南沿,北大街街心建秦王府萧墙。当时在此街北口萧墙开一门叫端履门。此门是僚臣晋见秦王等候传喻的地方,端履意思行止检点之意。门东侧有官员侯喻堂址,后称朝贺巷。

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故事,你都知道么?

来源:陕西音乐广播

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故事,你都知道么?

延伸阅读:

李白:给我一壶酒,我能撬起整个大唐

李清照这首词,道尽入骨相思,言有尽而意无穷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词,穿越千年依旧催人泪下

古西楼书屋2018年历史·科普书单

— END —

西安读书会

本期执行编辑:李祥祥

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故事,你都知道么?

启迪思想,传播阅读文化

——如果喜欢,请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故事,你都知道么?

是时候

西安人也不一定知道的这些古建筑的历史故事,你都知道么?

赞一下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