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之后的篡位自立,让历来的人们都只是把司马懿看作是一个老奸巨猾隐忍图谋的野心家,两个人的名声差距实在是非常大。司马懿在这方面和曹操相比差远了,他不是一个胸怀天下的有抱负的君主,而是一个只注重家族和个人利益的野心家。

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是许劭在月旦评给予曹操的评价,生逢乱世,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让这乱世纷争得以缓解,从此天下三分,百姓居有所食有糜,天下暂时不再混乱不堪。而司马懿与曹操比起来,则显得逊色得多,但其出众的才能让惜才的曹操让其辅助其子曹丕。期间曹操共七次都动了杀心,但每次司马懿都化险为夷。鹰视虎顾之相的司马懿自然不能逃出曹操的法眼,在权衡利弊后,曹操死后叮嘱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也 必预汝家事”。而之后的篡位自立,让历来的人们都只是把司马懿看作是一个老奸巨猾隐忍图谋的野心家,两个人的名声差距实在是非常大。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01——功绩差距太大。纵观曹操一生,他在东汉末年的时候起兵讨贼。拥立汉室、挟天子以令诸侯、伐袁绍、统一北方、天下九州得其六。他曾经说过若是天下没有我曹操,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王称帝,虽然有些自负但也是一个大实话。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曹操至死都以汉臣自居。

反观司马懿则在魏国鼎盛时期直接篡位,让中原百姓再次陷入征伐与饥饿之中。起初司马懿深受魏国皇帝的信任,蒙受托孤之重,不想着为国效力,反而隐忍图谋发动政变,轻而易举就将曹魏几代辛辛苦苦经营的江山收入囊中。司马懿的这种行为实在是有些不光彩。

02——格局差距太大。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晚年对天下三分而发的感慨。观其一生志在扫平天下,怎奈英雄终归熬不过岁月。曹操爱才,在乱世之中,曹操审时度势,用人论才不论德,于乱世中立足而后才能展大丈夫风采。这样的胸怀大志,方才是英雄。

司马懿在这方面和曹操相比差远了,他不是一个胸怀天下的有抱负的君主,而是一个只注重家族和个人利益的野心家。天下大乱的时候他装病在家毫无作为,等到局势快明朗的时候才出来站队。司马懿之所以发动政变也并非是因为受到性命威胁,当时他在朝堂之上虽然遭受排挤,但是曹爽并没有将其置于死地。司马懿政变的时候承诺只要兵权,结果得势之后却将曹爽等人株连三族,手段实在是非常卑劣,为人所不齿。

03——篡位表现不同。曹魏代汉可以说是当时的一种自然法则,汉末打乱百姓饿殍荒野名不聊生,还有谁会记得汉王朝和刘姓皇帝,说白了谁能给一口饭吃便是王道。虽说汉献帝多次禅让并非自愿,但是好歹还给了汉室最后一点儿尊严。曹丕称帝之后仍然善待汉献帝,册封其为山阳公,使其安度晚年得以善终。

而司马式后代对待前主的手段可以算是阴险歹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公然指使手下人刺杀皇帝,在朝中专横跋扈大肆屠杀曹魏宗亲,以至于后来司马家族的后代听说这件事情之后都感到羞愧至极,说道“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

04——后代能力差距太大。曹操及其后代都是些非常英明的君主,在抗击少数民族入侵的时候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司马懿的两个儿子能力还可以,但是到了司马炎晚年就显得昏庸无道了,尤其是后来的皇帝更是一个白痴皇帝,引发的五胡乱华更是使得汉人差点儿遭受灭族之灾。司马家族足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因而后世一直对其进行口诛笔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