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周瑜败回了柴桑,蒋钦等四将回到南徐,把追赶刘备的过程,向孙权讲述了一遍。孙权听罢,更加暴跳如雷;他一怒之下,便想撤换周瑜,改任程普为都督,讨伐荆州。恰在此时,周瑜又有书信寄来,扬言要再起三军,报仇雪恨;孙权一时间颇费踌躇:毕竟公瑾是我哥哥的连襟,也是我哥哥临终之时的托孤重臣!

可是,毕竟公瑾一败再败,他根本就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可是,老将程普就一定能打败诸葛亮吗?恐怕也够呛!那到底应该怎么办呢?难道就让我忍下这口恶气?就这样罢了不成吗?他猛地一回身,对着众文武问道:孤一心想要夺回荆州,又恐无人能敌诸葛孔明,诸位可有什么良策吗?

张昭上前一步说道:启禀主公,现在不是怎么打荆州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打的问题;曹操兵败赤壁之后,亡我之心依旧不死;只是他害怕孙刘同心结盟,因此不敢轻举妄动;还请主公暂息雷霆之怒,顾全大局;倘若孙刘一旦反目,必定会给予曹操以可乘之机;到那时江东岂不危矣!孙权心道:这些道理我难道还不懂吗?可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他有些不耐烦地对张昭说道:以先生之言,难道为了维系孙刘联盟,孤就这么听凭刘备欺负吗?张昭一时间想不出应对之词,一旁的顾雍说话了:主公莫要着急,子布所言不差;我料江东必有曹操的细作,倘若将刘备逼得太狠的话;曹操得信之后,必定会派人勾结刘备;曹刘联手,则江东永无宁日啊!

接着,顾雍又把话锋一转:虽然说孙刘联盟不能破裂,可是也不能听任刘备如此猖狂;为今之计,刘备既然已经尽取荆州之地;主公不如来一招顺水推舟,派使者前往许都去见曹操,表奏刘备为荆州牧;如此一来,便可一石三鸟!孙权连忙追问道:怎么个一石三鸟?

顾雍答道:第一,主公之妹嫁给了刘备,又为他表奏荆州牧;曹操必定会认为孙刘之间的关系日益融洽,因此不敢轻易兴兵,再下江南;第二,主公这样做,表面上也是主动向刘备示好;可以让他消除心中介蒂,对我江东放松警惕;第三,荆襄离许都更近,曹操对刘备更为忌惮,他又岂能坐视刘备坐大而置之不理呢?假以时日,主公再派心腹使用离间之计,挑动曹刘两家反目;到了那时,坐收渔人之利的,不就是主公您了吗?

孙权一路听着,不觉眉头舒展;等他听完之后,心中早已怒气全消;他频频点头对顾雍说道:先生所言甚是,此计可行!但不知派何人为使,可担此重任呢?顾雍笑道:江东才子华歆,其才名素来为曹操所欣赏;主公派此人为使,正好可以投其所好。孙权于是依计而行,华歆领命前往许都;这才知道曹操此时不在许都,而在邺郡铜雀台。

等华歆匆匆赶到铜雀台的时候,曹操正在大宴文武;酒席宴前,曹操一时兴起,想要考量一下众武将的箭术;他命曹氏宗族武将皆穿红袍,其余外姓武将皆穿绿袍,分列两队;然后在百步之外立下箭靶,在箭靶旁边的柳树枝上,挂上一件锦袍;规定凡是射中箭靶红心者,便赏赐锦袍;而射不中者,则要罚饮水一杯。

对于众将而言,一件锦袍不算什么昂贵的奖赏;可是还有什么,比在丞相面前崭露才能更为重要呢?因此众武将跃跃欲试,各显其能;曹休、文聘、曹洪、张郃、夏侯渊分别出马,皆中红心;更有那徐晃徐公明,不射红心却射柳条;就在手中箭离弦之际,徐晃策马向着柳树飞驰而去!

说时迟,那时快;箭到、枝断、袍落、马到、接袍、披身;徐晃百步穿杨的动作一气呵成,看得众人眼花缭乱;就在一片惊呼声中,徐晃已经来到曹操面前,深施一礼:多谢丞相赐袍!众人看了,一个个交口称赞,心服口服;唯有那脾气鲁莽的许褚,非要和徐晃争夺;两人你撕我拽,将好好的一件锦袍扯得粉碎!

曹操见状哈哈大笑,连忙将两人解劝开来;同时吩咐在场众将,每人皆赏一件锦袍。看到众将兴高采烈的样子,曹操心中觉得十分宽慰:将军们还有这样精纯的武艺,还有这样旺盛的斗志;看来要雪赤壁之耻,指日可待!想到这里,他环顾众文官道:今日铜雀大会,诸公皆是饱学之士;就请你们一展华章,以纪盛事!

众文官领命,笔走龙蛇,挥毫泼墨;下笔成文,一蹴而就;不多时,这些文章就摆到了曹操的案前;曹操细细阅览,频频点头;时而神采飞扬,时而感慨万千;他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在这些文章中,多有对曹操歌功颂德之语,也有让他代汉自立之意!

看罢多时,曹操缓缓地站起身来;他面带笑容,却又神色凝重地对众文武说道:诸公大作,我已拜读;溢美之词,实在过誉。回想当年,天下大乱;我初举孝廉,本无意出仕;不想朝廷委任我为典军校尉,于是我决定一心为国,讨贼立功;那时不过是希望死后能在墓碑上,刻下‘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的字样,则平生所愿足矣!

可是更加让我没有料到的是,时势突变,风云际会;我自征战黄巾,讨伐董卓以来;一路剿灭诸雄,平定北方;到如今已经位极人臣,不复他求!只是……说到这里,曹操稍稍停顿了一下;便又接着说道:或许有人见我权柄过重,便妄自猜忖;怀疑我有不臣之心,这可就是大错特错了!

我虽并无取代汉朝之意,可是如今海内,尚未一统;我若不在朝廷坐镇的话,真不知天下会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我若是惧怕留言,交出权柄的话;一则个人安危不保,二则国家分崩离析;我不能为了贪慕虚名而自取其祸!纵然是有飞短流长,流言蜚语;为了天下苍生,我也顾不得这许多了!唉!悠悠我心,难觅知音!

众文武听罢,一起拜伏于地:纵是伊尹、周公,皆不及丞相功德!曹操这番话,是自吹自擂吗?还真不是!曹操在介绍自己的征战历程时,基本上实事求是,并没有夸大其词;而他在对自己的个人评价和价值定位时,也是十分中肯,准确无误的;所谓时势造英雄,在东汉末年的北方,历史选择了曹操!

当酒宴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华歆这才递上了表章;曹操看罢,不由得酒意全无,大惊失色;程昱连忙问道:丞相何故如此?曹操叹了口气道:刘备,人中之龙也!他苦无基业,半生飘零,尚且敢与我数次抗衡;如今他得了荆州,好比鱼入大海,叫我怎么能不为之动容呢?程昱又问道:那么丞相可知华歆的来意吗?曹操摇了摇头道:不知。

程昱笑道:孙权赤壁得胜之后,士气正旺,必定不肯苟安于江东;那么荆州与江东相邻,孙权必欲取荆州而后快;他又怎么可能这么好心,向朝廷表奏刘备为荆州牧呢?以我看来,这不过是孙权的远交近攻之计而已;既让主公忌惮,不敢轻易兴兵;又安刘备之心,使其不加提防;然后再找机会,夺取荆州!

曹操这才恍然大悟:既然如此,先生可有良策应对?程昱答道:丞相放心,我有一条计策,正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丞相不必理会孙权的奏章,先将华歆留在朝中重用;此举表面上向孙权示好,使其不作防备;然后表奏周瑜遥领南郡太守,程普遥领江夏太守!

这南郡和江夏,如今都在刘备手中;丞相这样做,不就是拿刘备的地盘,开了一个空头人情吗?周瑜和程普一旦受封之后,夺取荆州的心情,必然会更加强烈!我料不久之后,孙刘必定反目;到了那时,丞相才好趁虚而入呀。曹操大喜,立刻照办;这一条挑拨离间,借刀杀人的计策,果然引起了孙刘两家的激烈纷争,而导致诸葛亮三气周公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