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平旌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中主要说的是长林王府萧庭生父子三人保境安民的过程。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萧庭生已经从当年一个掖幽庭天天受欺负的小孩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他和梁帝兄弟情深,彼此依靠,让大梁的几十年边境安稳,政通人和。在这样的大形势下,长林王府却腹背受敌,受到边境邻国的进犯,也受到大梁朝廷以荀首辅荀皇后为主的后党大力排挤。

纪将军

剧中的开篇,就是荀白水暗中挑唆宋大人断了前线长林军的供应,又向皇上隐瞒此事,导致在边境奋勇杀敌的萧平章在没有军资供给的情况下,力保边境平安,身中数箭,生命危在旦夕。为了查明事情的真相,到底有多少人参与了这件事情,他们不能肯定军方的纪将军是否参与此事,故意让纪将军参与保护人质入京,在护送的过程中纪将军终于露出马脚。这就是萧平章和萧庭生布的局,也就是三十六计里面的欲情故纵的灵活运用。

段桐舟和纪将军

这是萧平旌离开琅琊阁的第一次参与公务,当时涉及到萧平章的生命安全问题,平旌内心非常气愤,所以主动前往甘州追查沉船一事。这次看似意外的沉船直接决定了供给的耽误,也就是直接导致了萧平章的重伤,如果不是萧平章拼命抵抗,那么大梁危险。宋大人也不是真的就想让国家真的危险,而是舍弃了北方五州,想把抵挡住外敌的军功安在纪将军身上,把失守的罪责让长林王府来承担。

宋大人自知有罪主动脱去官帽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中的反面人物很多,像宋大人这样的,相对来说,还是属于不够聪明的中间角色。他只是考虑到长林府的功高震主,考虑到梁帝体弱,太子年迈,有心提点其他的军队将领来保持军中力量的平衡,而不是长林军独大。从宋大人的出发点来说,也不能说错,但是方式错了,拿国家和百姓的安危做赌注,肯定是让人不能接受的。人们总是提防实力强的,例如长林王这样的角色,他们总是觉得防不胜防。却没有从发心从一个人的本心去理解长林王,长林王是不可能有反心的,荀白水无非是为自己作为后党,找一个莫须有的理由罢了。好在萧平旌后来躲过了所有的党争,结局不像萧庭生和萧平章那么让人觉得悲凉。

萧庭生和梁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