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朝古都西安,高校林立,是高等教育资源的聚集区,本科以上高校50多所,其中1所就是西安工业大学。大多数人容易和西北工业大学混淆,对其校史了解的并不多,下面就随小编一起了解这所大学的“前世今生”。也许,你会对这所大学有新的认识。

西安工业大学的“前世今生”,一路前行,一路坎坷,而今再创辉煌

西安工业大学简称“西安工大”,原兵器工业部直属的七所本科院校(兵工七子)之一,由国防科技工业局、兵器工业集团与陕西省共建,是西北地区唯一1所以兵工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有浓厚的兵工特色,其发展历史大致划分为4个阶段。

西安工业大学的“前世今生”,一路前行,一路坎坷,而今再创辉煌

第1阶段 建校时期

西安工大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35年抗日战争爆发前期,在云南昆明海口镇秘密建立的云南光学仪器厂。当时主要是制造军用双筒望远镜。为了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在工厂附近建起了云南仪表技术学校。在上世纪50年代初,国家"一五"计划时期,在西安城东建立了韩森寨军事工业区,当时有6所大型军工企业入驻。

西安工业大学的“前世今生”,一路前行,一路坎坷,而今再创辉煌

为解决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第二机械工业部决定,在军事工业区附近筹建兵工类技术院校。1955年,"西安第二工业学校"正式成立,并抽调云南仪表学校等科研院所教师,科研人员,援建西安第二工业学校。建校初,只有光学仪器检测一个专业。1960年扩建为西安仪器制造高等专科学校。1965年学校升格为"西安工业学院",成为当时中国光学专业建立最早、实力最强的6大院校之一,为国防工业培养输送了一批高质量的专门人才。由于历史原因,1969年"西安工业学院"建制被正式撤销,1所刚步入快速发展的大学就此结束了美好前程。

西安工业大学的“前世今生”,一路前行,一路坎坷,而今再创辉煌

第2 阶段 改革开放时期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978年教育部下达通知恢复西安工业学院建制,并开设军用光学仪器、激光、红外、测试、精密机械、精密铸造、金属热处理、电子计算机应用等8个本科专业。80年代至90年初期,是学校发展较快的时期之一,毕业生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情况。学校顺势而为,从1987年起开始进行研究生教育,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教育层次得到再次飞跃。

西安工业大学的“前世今生”,一路前行,一路坎坷,而今再创辉煌

第3 阶段 低谷时期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军工、机械、化工、纺织、冶金等行业出现了整体亏损的状况,学校受大环境的影响,发展举步维艰。1996年学校拟搬迁到广西北海,遭到了大多数教职员工和在校学生的反对。造成了教师的流失,科研师资力量的下降,也导致了那几年的生源质量上的下滑。后因易地搬迁计划失败,资金损失很多,学校发展受阻,那一时期学校发展已远落后于西安同等院校的发展水平。

西安工业大学的“前世今生”,一路前行,一路坎坷,而今再创辉煌

第4阶段 再创辉煌

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更加重视国防工业的发展,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作为传统兵工院校,学校参与了大量的国家国防科技重点项目,办学资金充足,相继成立了北方信息工程学院(独立学院),新建了未央校区,扩大了办学空间。同时学科门类数量增加,2006年新增12个硕士点,本科专业达4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9个、工程硕士专业8个,学科建设有了长足进步。

西安工业大学的“前世今生”,一路前行,一路坎坷,而今再创辉煌

2006年更名为"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被陕西省确定为重点建设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201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2013年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截至2018年,学校有未央、金花两个校区,14个教学单位、54个本科专业、5个国家国防特色学科;3个博士后站,博士、硕士、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以及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在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上走向更高水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