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众创业指数(MEI)省域篇

中国大众创业指数(MEI-2018)发布现场

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20日讯(记者 陈淋)自2014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首次提出,距今已5年。回顾这五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中国究竟发展情况如何?2017年中国大众创业指数中的“前三甲”是江苏、广东、北京,那2018年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变化?目前的创业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0月20日,《中国大众创业指数(MEI)省域篇》由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创业中心联合四川省创造学会第四次发布。该指数旨在客观展现大陆各省域大众创业环境和大众创业活跃度,为创业者提供地理定位参考,为各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工作提供政策信息,希望引起学术界、产业界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评价体系的讨论,共同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健康发展。

指数结果显示,2018年与2017年的指数排名总体变化不大,前11名省份不变,顺序略有变化,江苏、广东、浙江名列三甲,江苏、广东已经连续四年位列榜首;浙江重回三甲,北京跌出三甲,位列第4名。西部省份四川省重回十强(2017年排11名)。12~22名中,省份不变,个别省份上下浮动。23~31名省份基本没变化。可以看出,和去年对比,上中下游分层明显,各层大众创业排名基本与前两年一致。全国创新创业实际表现依旧明显分为“三个区域”,从市场、制度和人力资本的配置时序看,也体现中国创新创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处在上游区(1-10位)的依次是江苏、广东、浙江、北京、山东、上海、河南、湖北、四川、天津;处于中游区(11-20位)的依次是安徽、湖南、福建、河北、重庆、江西、陕西、辽宁、广西、黑龙江;处于下游区(21-31位)的依次为贵州、吉林、云南、山西、内蒙古、海南、甘肃、新疆、宁夏、青海、西藏。

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创业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总体来看,近年来东中西部创业指数得分普遍成增长趋势。可见,在创新驱动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取得了阶段性的全面成果。

根据指数结果,除了创业指数省域排名总体稳定,全国创业指数呈上升趋势外,其他新变化同样值得关注。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创业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指数结果,我们还发现创业发展区域性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差距正在缩小;经济发展与创业需要内在关联,“需求双高”现象明显;服务质量与创业指数强相关,创业环境区域差异较大;人才投入内化为创业发展核心变量,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创业发展初期政策效应明显,创业发展成熟期市场作用凸现;创业投入具有效益滞后性,"双创”事业宜立足长远。

新闻链接:

《中国大众创业指数(MEI-1)》(大陆省域篇)一直以来以大众视角,以“创新引领未来、创业成就事业”为时代背景,构建起第一个反映大陆各省域大众创业活跃度、创业环境优化度、创业产出定量化的综合性指标。课题组提出的《中国大众创业指数(MEI-1)》(大陆省域篇)指标包括4个一级指标(创业需求、创业服务、创业人才、创业产出)、8个二级指标(省域消费力指数、省域经济指数、省域公共服务指数、省域金融服务指数、省域创业人才数量、省域创业人才质量、省域创新产出、省域创业产出)和38个三级指标等,运用分层主成分分析的数学统计综合评价方法对中国大陆各省域的大众创业情况进行科学评估与排名。“需求指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省域经济发展程度以及省域消费需求;“服务指数”反映省域对大众创业的支持程度和支撑力度;“人才指数”由省域创业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性组成,反映省域创新创业人才数量与活力情况;“产出指数”反映省域现有创新创业成果和新绩效。《2018年中国大陆省域大众创业指数》数据主要来源2017国家统计数据、省市统计公报、统计年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专业机构数据库。

(图片来自西南交通大学)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