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毕业12年:我踩过的坑,是你明天要走的路

阿甘说人生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

但我更相信,人生就像是一场单程旅行,同样不知道下一秒会看到什么风景,但一定无法重来一次,只能继续向前走。

这一走,竟是12年。

1. 踏上青春的站台,拿好票,上对车。

大学刚毕业1年多,我换过很多份工作,做过会展公司的小策划、培训班的老师,销售过广告牌,踩过缝纫机做服装出口,觉得大把的时光,我尽可以纵情挥霍,大不了从头再来。

可是,毕业12年后的今天,我真的好后悔。

王尔德说,没有人可以富有到可以赎回自己的过去。过去,回不去。

以至,许多人都做了岁月的奴,匆匆地跟在时光背后,忘记了当初想要追求的是什么,如今得到的又是什么。

所以,我特别恳求你,今天,你站在如此富有的起跑线上,一定要早早的设定好自己的目标,选择对更适合自己的职场跑道,别如最初的我跌跌撞撞荒废了那么多日子。

可能你会说,经历困难和挫折,会让一个人得到成长。但并不是所有的困难和挫折你都要经历。能够提前合理规避的,你为什么又一定要亲自去尝试呢?请记住:你的青春不是用来试错的。

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清楚自己的目标,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喜欢干什么,这才是你前进的最终动力。

人生的职业发展如同品牌塑造一样,只不过你的产品是你自己。而接下来你每一项决定,权衡的标准就是是否离你的目标更近,否则,趁早放手。

致毕业12年:我踩过的坑,是你明天要走的路

2. 死磕考研是世上最愚蠢的事

今天早上,我收到了一句读者留言,她今年要大学毕业了,却有了赖着不愿走的想法,该如何办?

赖着有两重意思,不想面对、不敢面对。象牙塔里有栀子花开的清醇,朗朗读书里有青春摇曳的悠闲,风和日丽的,谁愿意站出来在烈日当头的职场上,杀个你死我活呢?

让我想起,去年遇到一个客户,特别爱看知名企业家自传,对纵横驰骋商场特别崇拜,于是定了个目标:一毕业必须去世界500强,立志成为企业高管。但英语不好啊,于是考研就报了英语。可糟糕的是,他执迷不悟的考了5年,结果还没考上,今年32岁了,无家无业,凑合找了一份销售还被劝退了。

你说这种死磕考研精神,有卵用?

这几年,我如果碰到年轻人问我出路,我都会跟他说,除非你特别喜欢学术研究,或者你很清楚知道自己要专研什么特殊学问,否则尽量提早毕业,然后找份工作做个两三年,千万别躲在学校。

学校躲的越久,在当下的环境下,你的竞争力只会越弱。

而,专研某一领域,也意味着你将承担更大的风险,预示着将来可能一辈子要献身此领域。如若是冷门科系,如若你不能成为顶尖的学者,那你投入的时间成本、学业成本就很难换到等价值的岗位。

除非,你说读书就是你最大的兴趣,为了这个兴趣你宁可牺牲就业机会与生涯广度,那我也无话可说。

所以,当下互联网+时代,专业能力或经历更重于学历,学历的贬值正慢慢发酵,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别再抱着“学历高就好就业”,或者“我再多熬两年硕士,等我毕业,大环境就成熟了”等等, 只有“如果环境不动,我自己走”,唯主动改变自己,而不是被动被环境同化,你才能更好地立足。

职位的需求若不创造,学历的增加只是提升“就业的入门坎”罢了。

但,如果你就想读书加分,那我建议你先出来工作一两年,先摸摸社会动脉、职场动态、行业趋势、岗位细则、人际关系,努力去展示自己的“亮剑”资本,即自我的核心竞争力(硬实力+软实力),有一定务实的经验后,你再去读书,岂不是能给你带来更大的启发?

而且,除了一些科研、医院、国企等比较传统的特定领域,学历会卡的很高;如若在一些成长型的中小企业,硕士与学士的薪资差距会越来越小,他们反而更愿意选低成本的本科生,而不是眼高手低的高薪硕士;更不要提那些创意型企业,如广告策划、动漫设计、新型互联网等,甚至硕士学历完全没加分。

致毕业12年:我踩过的坑,是你明天要走的路

3. 别被 “离家近稳定好”框住

大城市能给的是最贵的机会成本

每次回老家,碰上20多年的老同学,都不免听他们追忆、牢骚几句。有人说,当年都被亲爹亲妈坑了,有人说,怪就怪这个操蛋的社会,有人说,想去大城市如今都拔不出腿,没胆没钱又没资格。

可是,在你毕业的那一刻,从来的决定权不都握在你自己手上吗,你没有睁大眼睛来确认,你没用逻辑思维去判断,你没有主见去主宰,凭什么陷入困境了怪别人推了一把?当初,是你自己跳的啊!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回想当年,如果不是我执意而坚定的说服父母,我应该也会走在一马平川、一眼望到头的人生路上,扮演父母眼中的乖乖女,毕业就回老家、托关系找个活、家人安排相亲、结婚生子,相夫教子,在父母一辈子的呵护下,在亲戚邻里的欢笑中,在不富不贫的柴米油盐里,一路稳稳当当的走下去。

那没有一丁点色彩与期待的日子,如同一颗螺丝钉一样镶嵌在命运的齿轮里,程序化的完成使命罢了。想想,好可怕!

庆幸,我做了选择题。所以也希望你可以选对。

当然,单纯的说去大城市或固守一隅哪一个就完美,没有。我只是建议大学毕业之初,去机会更多、平台更大的大城市发展,一方面激烈的体制会激发你的潜能,另一方面,较大的成长平台、成熟的培训体系、更宽广的视野,让你更容易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更高的职业高度。而二三线城市,无论是地域限制、薪资水平、平台机会,是远远不及的。

每种自由,都有代价;每种选择,都有成本。

机会成本,让我们明白,被我们忽略的,可能才是最贵的;沉没成本,是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要修炼的断舍离;边际成本,让我们清楚,是死在了现在,还是活在未来。三个成本合起来,就是我们这一生的成本。

11年,是我再也回不去的青春,是你美好绽放的当下。

11年,我将一张通透的白纸,画出了高楼大厦的模样,在1300000户家居梦里,在10座城市上,生根发芽。

11年后,我再回去校园,看到一席白衣飘飘的你,拽着青春的衣角,在栀子花开的树下,长发拂过期待而迷茫的面孔,你微微皱起眉,抬起头,那一刻,我看到了自己。

亲爱的同学,别怕,路就在脚下!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而且,绝大多数的人,绝大多数的时候,人都只能靠自己。没什么背景,没遇到什么贵人,也没读什么好学校,这些都不碍事。关键是,你决心要走哪条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准备怎样对自己的懒惰下黑手。向前走,相信梦想并坚持。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自我证明,找到你想要的尊严。

这是李嘉诚说的,也是我正在努力的。愿你,如此。

致毕业12年:我踩过的坑,是你明天要走的路


在文章的最后,我以过来人的经验与教训,想给大家3点关于职业生涯上的建议,希望每一个即将踏入社会,抑或正在打拼的职场新人都能发展得更顺利!

要想在职场上避免弯路,加速前进,以下3件事是非常重要、而且相互影响的:

1、发挥优势——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争取在起跑点就领先,这样更容易在工作中做出成绩。

这几年接触的做职业规划的客户中,98%以上的人都是工作3、5年之后重新转行,从零开始,所付出的机会成本非常之高。假如一开始就进行前瞻性思考,在正确的方向上积累3、5年,一般都就可以达到主管、经理的层级。

而如果你却转行从零开始,怎么可能不拉大与别人的差距呢?我强烈建议及早做职业规划,不要等到30岁以后再转行,那种煎熬和压力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只会让你一次又一次在现实的打击中怀疑自己,最终不得不继续原来的老路。

2、选对平台——寻找任人唯贤(不是任人唯亲)、且处于上升趋势的公司。

这样的公司需要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也会为优秀人才的发展创造更多、更大的晋升机会和晋升空间。很多人为了稳定,盲目选择了一家并没有发展空间的公司,对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埋下了重重隐患。

3、向上管理——高效处理好与直属上司之间的关系,争取在晋升机会来临时,能够第一时间顶上去。

很多人指望遇到一个伯乐型的好上司(也即我们通常说的“贵人”),发现自己,提拔自己。但这种事情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运气的成分很大。与其被动地等待别人发现自己,不如主动出击,在关键时刻做好向上管理,展现自己,主动为自己的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

我们去年年底咨询的一个客户,今年已经成功转行到了新的岗位、新的公司。在转正时的自我陈述中,摸清了上司的脾气秉性,做了一场非常符合上司胃口的工作展示,得到了上司99分的高分评价,成为新晋员工中表现最优秀的。

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在于我们提前和她强调了向上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认真践行。

最后的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在职场上蒸蒸日上、顺心如意!

职场实战内容日日更新,欢迎你关注第一职场网,我们一起精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