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港片《中英街1号》:时代巨轮下的青春罗曼史

文/ 阿木

在历经数年的创作后,由赵崇基导演、游学修、廖子妤、卢镇业等主演的剧情片《中英街1号》终于在香港上映。

如意料中的,影片以互文化的叙事方式,富有野心的讲述横跨半世纪的两个故事,同时又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特别是对于六十年代的那一段。

大时代下的罗曼史

“香港的故事,愈说愈长,愈说愈乱。到底该怎样说,香港的故事?每个人都在说,说一个不同的故事。到头来,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那些不同的故事,不一定告诉我们关于香港的事,而是告诉了我们那个说故事的人,告诉了我们他站在什么位置说话。”

香港作家也斯,在代表作《香港的故事:为什么这么难说?》的开篇时,就直言了“香港故事”的众声喧哗之处。而即使是对于同一个时代的同一个事件,也可能会有不同的声音。赵崇基的这部《中英街1号》,在叙事层面上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讲述“香港的故事”,特别是影片将1967年、2019年的两个不同时空置放在一起后,也就产生了蒙太奇般的作用。

所谓中英街,位于香港东北部的沙头角镇,临近于深圳的中南部。根据记载,长不到400米,宽不过4米的中英街本原为沙头角河河道,但后来河流向东改道,老河床日渐干涸,被开垦为耕地,后来分界后,有人填土筑基、搭屋出售,并逐渐发展成街。

影片的两段故事虽然相隔了半个多世纪,但主要依然是以中英街、沙头角为主要背景。1967年时,青梅竹马的中学生苏振民(游学修饰)、李丽华(廖子妤饰)及富家子郭子豪(卢镇业饰)是好朋友,但随着左派运动的不断升级,苏振民投身于爱国运动中并离家失踪,李丽华在郭子豪的帮助下寻找苏振民,也被卷入了时代的漩涡里……

2019年时,因参加抗争而被判入狱的思慧(廖子妤饰)出狱后回到沙头角的老家,这时的沙头角又因为特区要兴建中港商业城而爆发出居民与开发商的矛盾,思慧与昔日男友日朗(卢镇业饰)、好友一帆(游学修饰)面临着抗争/逃避的抉择……

革命+爱情式的通俗小说一度是现代中国文学的主要类型,这点在影片《中英街1号》里也贯穿在始终:一方面是女主人公李丽华/思慧面对两个男性朋友时的两难情感抉择,另一方面则是身不由己的被卷入时代的洪流之后的发自内心的抉择。这也使得影片既有浪漫的成分在内,但整体上还是较为感伤的爱情悲剧。

纯港片《中英街1号》:时代巨轮下的青春罗曼史

致敬《战舰波将金号》及争议

“爱森斯坦将大屠杀设置在敖德萨台阶上的构思极富启发性。被围困在射击范围之内已经很糟糕了,简直就是一场噩梦,更没有人愿意在这个境况下还呆在长长的阶梯之上。阶梯在任何情境下都令人不安,因为它有突然失去平衡的潜在危险。在敖德萨屠杀的开始,连续的镜头都围绕着这样的意象:当人们在绝望中试图逃避火药时失去平衡、磕绊、摔倒……通过聚焦那些根本无法在台阶上逃避危险的人群,爱森斯坦让观众亲眼目睹这幕惨剧,从而加强了他们的恐惧感(和迷惑感)。”

影评学家Marilyn Fabe曾经如此的盛赞了谢尔盖·爱森斯坦的经典作品《战舰波将金号》的敖德萨台阶这场戏,而在《中英街1号》的高潮之处,导演赵崇基致敬了这一幕。

影片里虽然没有敖德萨台阶式的台阶,但在一段长长的、倾斜的、拐弯式的长台阶上,苏振民、张永权等跟随着左派人士,沿着台阶走向边界处的警岗,当这些左派人士捡起石头投掷高处的警员们时,警察使用了木弹、催泪弹、警棍等进行了攻击……

这样的武器不对称的对抗自然是以民众的失败、逃生告终,但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一方面是民众与警察/港英zf之间的暴力抗争,背景夹杂了族人的矛盾激化,但另一方面,当这场戏努力的致敬了《战舰波将金号》的敖德萨台阶后,个中的正义/不义也就十分的明朗,更何况,影片基本上将情感投注于苏振民等人的身上,有意无意的美化了历史上的这段暴乱。

尽管影片也提及了左派运动引发的社会不安定,甚至是非常暴力的林彬事件,但叙事的焦点,以及错置的时空,无形中削弱了对于这段历史的批判与反思。

纯港片《中英街1号》:时代巨轮下的青春罗曼史

预想的创伤与时代的反思

当然,影片还是有所反思的,特别是集中在后半部分的2019年时。借用扮演老年张永权的演员杨秀卓的话来说是,在1967年,三个人都在运动的漩涡中,而2019年,是后运动(post movement)时代,所有人都在运动的创伤後遗症中。(影片里两个时代的三个年轻人分别由游学修、廖子妤、卢镇业饰演,形成了前后呼应、互文。)

但这种“创伤后遗症”的“创伤”,又多多少少的是预想的创伤,也即一种被过去的历史和心理创伤所加强,而投射在对于即将到来的事件那末世般的预测上。这种以“预想的创伤”为前提或者潜在影响的创作思路在九十年代时的香港电影或文学里表现的十分的突出明显,而涌现出不少的“我是谁”、“我要何去何从”之类的作品,如《我是谁》、《和平饭店》、《玻璃之城》、《三个受伤的警察》等。

如果说,影片的1967年事件时更多侧重的是表现民众的正义,那么,2019年的这一段在张永权这个人物(他也是贯穿在两段历史里的人物)的身上注入了预想的创伤。

这点,也让影片一方面是试图通过张永权这个人物在两个时代的遭遇、想法的对比,对香港的民运进行反思(特别是那一场张永权斥责另一位老年人的戏),但另一方面,又削弱了反思的力量。更何况,影片还选择了卢镇业扮演的郭子豪/日朗这两个人物,表现出出身于中产家庭的孩子的暧昧之处。

或许就如香港女作家许素细所说:

“时间和空间无法定义香港,尽管她的历史能定义她。我们没有经历过任何历史学家的编年史。我们却知道当一九六七年巴士在弥敦道上的混乱中停下时我们在何处,或者在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的夜晚我们去寻求了谁的慰藉。”

纯港片《中英街1号》:时代巨轮下的青春罗曼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