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央视等主流媒体报道,“作业软件竟然暗藏网游”!(据央视新闻频道)

作业软件背后的猫腻,是无孔不入的非法利益!

央视报道

作业软件,顾名思义,是学生用来做作业的,这可以算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与时俱进,APP软件模式,用户注册式管理,简直就是家长群之外的作业群,孩子们可以交流,可以讨论,俨然是学校之外的第二课堂!

可是,这样的作业软件,让孩子爱不释手的原因,却是因为其中藏有“网游”,从央视的报道来看,这类“网游”还披着引导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刷题的“外衣”。

而剥开作业软件的“画皮”,如果我们以一个网游从业者的眼光来看,这就是一款借着作业名义进行推广的网游,甚至因为有了作业软件的光环,竟然不用隐藏身份,连那些关于网游应该限定的防沉迷等一概抛开了!

获取道具,消耗时间,收取道具费用,充值——一款名副其实的网游!

作业软件背后的猫腻,是无孔不入的非法利益!

养成式的网游,要将孩子养成什么?

估计家长也想象不到,对孩子手机、网游严防死守,没想到这网游却以这样一种方式,悄然来到了孩子面前。

这是一个法律和行业的擦边球——不,这不是擦边球,这就是一种犯罪行为,违反了我国关于网游以及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而且,侵害对象是辨别能力极弱的小学生!

然而,这样的一个行为,之所以能够发生在家长和孩子的身上,在东哥看来:老师的责任无可推卸!

从作业软件的注册以及操作流程我们可以看到,首先这款软件是经过老师向家长和孩子推荐的——不,这不能说是一种推荐,就是强行强制,借着老师的权威,滥用公权力!

很是遗憾,我们在刚刚大力抨击了那位将老师关了七个小时的副所长之后,不得不把这个帽子扣在部分老师的头上——副所长能将老师关起来,老师也能够强制孩子下载某软件,这甚至比那副所长更可恶:因为,孩子没有相应的话语权,也没有相应的辨别能力。

作业软件背后的猫腻,是无孔不入的非法利益!

孩子注册,需要填写老师的手机号,或者是类似推荐验证码之类,我们可以想见,或者以网游的形式来理解,老师队伍中的某些害群之马,已经成为了这款软件的代言人,其必然从中获取相应的利益——必然!

作业软件背后的猫腻,是无孔不入的非法利益!

是老师?

还是学校?

乃至于相关的教育部门!

胆大妄为,以孩子的前途人生为戏,枉为人师;渎职缺位,以百年大计为戏,枉为公职!

作为家长,在老师的面前,是弱势的,但是,为了孩子,依然要勇敢站出来发声!

作为老师、校长、教育相关部门,更应该恪守职业道德,不要使这样一个本就颇多争议的行业蒙羞!

作为执法部门,更应该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及时斩断这些伸向孩子的黑手,还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