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辖区实际,禅城通过整合盘活基层现有的“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服务、体育服务”五大类阵地资源,大力建设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构建“1+4+N”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格局,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禅城区将围绕“实、联、网、活”推深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全面做大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功能,打造佛山首善之区,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为佛山争当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作出禅城贡献。

禅城武术文化底蕴深厚。咏春拳、蔡李佛拳……功夫元素在此随处可见,功夫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滋养这座城市。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禅城发布”将推出【禅城好功夫】系列报道 ,揭秘近些年禅城各路城市建设的“招数”,记载禅城奋斗者的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功夫精神”,突显在高质量发展浪潮中的禅城“好功夫”。

从城市到乡村,从生产到生活……新时代文明实践之风吹进禅城千万家。

一堂堂生动的理论宣讲、一次次温馨的志愿服务、一场场精彩的文化演出……禅城处处透出“鲜活”的文明。

禅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建体验点揭牌

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结合辖区实际,禅城通过整合盘活基层现有的“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服务、体育服务”五大类阵地资源,大力建设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构建“1+4+N”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格局,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1” :一个区实践中心,设在祖庙街道微服务中心;“4”:四个镇(街道)实践所;“N” :首批38个,包括村(社区)实践站:20个美丽文明村居示范点和8个村(社区);区体验点:区税务局、禅城供电局、区文化馆、禅城好人工作室、铁军小学;镇(街道)体验点: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石湾酒厂、佛山市安东尼针织有限公司、铁军纪念馆、祖庙街道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创客工场。

在铁军纪念馆开展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

这些阵地成为了禅城宣讲党的方针政策的“大课堂”、培育主流价值观的“大学校”、丰富基层文化生活的“大舞台”和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大平台”。

理论政策宣讲更有深度

“希望通过每位嘉宾的朗读和感悟,让在场员工了解马克思的初心,唤醒内心深处所坚守的信念和本心,也希望员工能从经典著作中汲取“营养”,启迪智慧、提升境界。”在禅城供电局新时代文明实践体验点首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朗读会”活动上,在场员工分别朗读了《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经典作品,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做了分享讲话。

佛山市禅城供电局员工在诵读经典。

让理论宣讲接地气、“活起来”,打造凝聚人心“强磁场”,始终是禅城推深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思想遵循。为把“普通话”讲成“地方话”,把“书面语”变为“大白话”,禅城区用活用好文明实践阵地,不断创新新时代的宣讲方式。

运用“学习强国”“中国文明网”等线上宣传平台和“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禅城市民圆桌学习会”等线下活动场所、通过“唱一首优秀歌曲”传递正能量……禅城区以各具特色的宣讲载体,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传得更深、更远,入耳入心。

主流价值培育更有亮度

禅城是一座温暖之城,志愿精神、好人精神蔚然成风。目前,禅城区已成功打造出“通济慈善行”、“警家校”护畅、“警商旅”、祖庙文化导赏、微志愿慈善金、志愿服务金白兰奖、志愿者学院、“书送希望”、春运志愿服务等特色品牌。

此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禅城区“优中选精”,在发挥党员志愿者“红色引领”作用之余,进一步发挥各领域专业人才作用,打造专业志愿者服务队伍,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

禅城永安警长志愿队伍开展志愿活动。

目前,禅城已成立12支区级专业化志愿服务队、4支镇街志愿服务队伍以及统筹整合N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常态化开展法制教育、交通安全、群防群治等专业志愿服务。据统计,今年以来,禅城区累计新增注册志愿组织178个,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765场,以文明风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同时,禅城区集结禅城好人联盟、“永安警长”好人工作室的好人资源,形成合力培育好人文化,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教育意义。扬起崇德向善的旗帜,吹拂见贤思齐的新风,禅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播撒到每个人的心田,让大爱绵延不绝。

基层文化兴盛更有力度

在禅城区文化馆新馆的展厅内,80名小学生一裁一剪,穿针引线,现场制作出一件件时尚元素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旗袍服饰。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体验点,禅城区文化馆新馆于6月正式启用,各项文化公益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

新馆内设电子阅览室、展厅、创作室、舞蹈室、少儿活动室、管弦乐室、曲艺室、长者学堂、多功能会议室、合唱室、戏剧室11大功能场室,每一个功能室都根据专门的艺术门类量身定制,并配有相应的专业设备,多方面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文化艺术需求。

与此同时,新馆开通了线上预约服务,禅城区各文艺社团可免费上网预约场室及展厅,开展、参与各项公益文化活动。

“我是岭南小工匠”镬耳屋设计比赛上,禅城青少年共同化身岭南小工匠,为传统岭南建筑文化添砖加瓦。

值得一提的是,禅城区重点打造的“十百千万”公益文化培训计划同时启动。该计划时间跨度五年,涵盖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文学、摄影、书法、美术、非遗、文创十大类别;整合了百位文化艺术名家及文化项目带头人等专家资源;通过到学校、村居、园区、企业开展有广度、有深度、有厚度、有力度的千场公益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对接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让数以万计的群众得以受惠。

位于首批禅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体验点——佛山市铁军小学的狮头艺术工作坊。

禅城还着力挖掘本土资源,讲好身边的鲜活故事。如开展全民综艺大舞台、广场舞大赛等一批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文化活动,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百姓大舞台”,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

新乡风培树更有厚度

“这是家,一个温暖幸福的家;沏壶茶,一起举杯话桑麻;寿诞龙狮腾飞,描绘安康的诗画……”由湾华村自编的村歌《文德湾华》,在村民中广泛传唱。

该村歌亲切自然、声情并茂,在展现湾华村历史人文底蕴和时代精神风貌的同时,表达出村居人民的幸福感、归宿感与家国情怀。这一“有声名片”不仅让村民唱出对村居的自豪感,还唱响了文明乡风。

禅城区张槎街道下朗村粤剧文化中心,村民自弹自唱。

禅城积极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禅城样本”,使之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新引擎。按照“城市村落”“田园乡村”分类施策打造“一村一品一特色”,修订、宣传、学习《村规民约》,开展文明家庭创建……一系列的举措,向禅城的乡村中、市民的心坎里吹进了和谐文明的新乡风。

接下来,禅城将以20个美丽文明村居示范点创建经验为典型引领,进一步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工程“四大行动”,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广泛开展村居特色民俗、好人评选、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培育厚植文明乡风。

民生服务更有温度

青少儿可以接受课业辅导、可以做义工参与社区志愿活动,长者可以享受康复护理、家政送餐、义工服务……在禅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0—60岁以上群众全年龄周期的真正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实践中心的“爱·发光”爱心互助平台在为有需要群众准备物资。

“精准把脉社会需求 主动推送公共服务”,当前,这一标语已实实在在融入该中心150多项民生服务中。

线下,实践中心服务体面积超过2200平方米,内设长者饭堂、康复室、多媒体功能室、舞蹈室、咨询室等功能场室,可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线上,实践中心设置社会服务信息化平台,群众可通过电话、网站、微信、app等下单“服务”,享受精准化、靶向化的“一门式”民生服务。

以信息化手段推动供需精准对接,禅城不断探索解决多样性民生需求与多元化社会供给的“供需失联”难题,用带着民生温度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给更多的群众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因为文明 爱上禅城

禅城区将围绕“实、联、网、活”推深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全面做大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功能,打造佛山首善之区,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为佛山争当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作出禅城贡献。

统筹:陈冬生、彭迪丽、王文键

策划:车军霞、李万里、杨妍、谢庆忠

视频:佛山新闻网

文:佛山新闻网冯翠萍

图:禅城区文明办、禅城公安、禅城区税务局、禅城供电局、禅城文体旅一点通、祖庙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铁军小学、李旖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