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一起成长

  关注后免费收听上千个育儿故事,妈妈必备

  转载授权请回复“转载

  一

  孩子为什么需要爸爸,尤其是女儿,因为爸爸太酷了

  

  孩子们的战场,爸妈是军师,想要赢得漂亮,还得用对方法。

  

  孩子,你要学会说「不」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乖孩子成了大部分家长老师判断孩子好坏的标准。息事宁人、隐忍沉默也就孩子们的处世准则!

  前不久,在一起“保护孩子”为题的谈话中。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马伊琍畅谈自己的教育心得。

  马伊琍认为,无论是儿童侵犯,还是校园霸凌,等等类似事件,一般来说,比较听话,比较软弱的小朋友更容易成为这样的对象,相反,那些比较活泼,敢于说“不”的小孩子,则会被坏人所忌惮。所以,马伊琍认为,应该让孩子学会拒绝。

  马伊琍讲到了自己的女儿爱马的经历。爱马小时候,马伊琍是用一种非常严厉的方式来管教爱马,爱马犯了错之后,很快就会认错,但是,当爱马与朋友们玩的时候,面对朋友的不合理要求,也不敢拒绝。马伊琍发现之后,每天晚上都会和爱马沟通,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逐渐让爱马能够将自己的“不愿意”说出口。

  马伊琍说,正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定的规矩太多了,才会导致孩子面对强硬的态度时往往屈从。她还特意列出九条建议,给到家长朋友们!

  

  “闺女语宝儿前几天从幼儿园回来,说有个小朋友(男孩儿)用手故意打了她脸一下,我问她还手没有,她说没有还手。我说那你别跟我说,以后在外面受了欺负,记住要还手,打不打和打不赢是两回事儿。打输了回来,我向你检讨,是爸爸我授艺不精,咱以后继续练;打赢了回来我给你庆功,别干那告状打小报告的事儿,闺女也不知道听没听明白,反正特认真地对我说好!”

  这是前几天在论坛上很火的一则帖子,引起了诸多家长的共鸣,纷纷跟帖点赞,这无疑代表了当下一类家长的观点: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孩子要培养狼性和血性,在受欺负的时候以暴制暴,秉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态度,因为一个懦弱,忍气吞声的孩子是无法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立足的。

  但也有另外一种观点:好斗的孩子赢得了现在,但赢得了未来吗?以暴制暴就像是用一个错误来回击另一个错误,环环相报只能错上加错。当我们一面希望孩子善良宽容,一面又教他们以暴制暴,岂不是互相矛盾吗?今天的自卫回击,谁能保证不变成明天的暴力相向?善良不是无能,宽容不是软弱,我们应该对暴力说“不”。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有时候犯了错,都舍不得打一下,如今竟然在外被别人欺负,那心里真是十万个不是滋味。面对孩子们的小江湖,家长是该教会他们血性反击以暴制暴,还是提倡宽容,让孩子们以德报怨?今天,我们给所有爸爸、妈妈带来一套卓有成效的武林秘籍——教孩子们学会“打架”!

  家长不妨让孩子学会打架。儿童教育专家冯德全教授认为,“孩子通过打架可以逐渐适应集体活动,并从中学会许多知识,如何在挨打时降低痛苦、怎样调节情绪、如何避免激怒对方、怎样相互原谅等。”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境,对比双方战斗力,以及老师的态度,决定自己是还手、躲避、和这个孩子化敌为友,还是去请大人帮忙。“对幼小的孩子来说,能想出躲避或求助的办法,也并不总意味着怯弱,有时反而是机智的表现,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孩子们的战役,父母有三招

  

  第一招,让孩子理解“被人欺负不是没用的表现,每个人都会遇到”。当孩子哭诉时,你应该立即停下手中的工作,蹲下来与孩子平视,轻轻地抱着孩子,这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很重要,并且消除孩子的不安。同时对孩子表示同感:“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委屈。”待孩子情绪平复后再询问是怎么回事,确定是孩子受委屈之后,要给予安慰,让孩子明白被人欺负不是因为自己没用,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让孩子尽快摆脱气馁和自我否定的情绪。

  第二招,观棋不语真君子,家长们在发现孩子们出现交往冲突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只要没有发生危险,就只做个冷静的旁观者,不出手干涉,不替孩子强出头,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问题。我们不可能时刻护在孩子身边,在你可控的范围内,训练孩子解决冲突的能力,才是制胜高招。

  第三招,教会孩子在发生冲突的时候怎样保护自己,并寻求帮助。想要让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的深厚内力,可不在一朝一夕,家长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就应该意识的培养。靠强健的体魄让孩子们面对劣势不会吃亏,不怒自威的自信人格能在关键时刻震慑恶势力。江湖有名言,出门在外靠朋友,每个孩子要学会交朋友,有自己的“圈子”,当你拥有一个强大的朋友“圈子”的时候,无论多调皮的同学在跟你动手之前还是要三思你“圈子”的威慑力。如果还是无法解决,那就只有最后一步,向老师和家长寻求帮助。

  “打架看似小问题,却影响孩子性格成长,家长不愿孩子当‘狼’,也不忍心他(她)当‘羊’,失去自我保护能力。”冯德全教授认为,不能简单地以“还手还是不还手”看待此问题,关键在于树立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引导孩子自己寻找解决的方式。“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怎样让孩子掌握好这个‘度’,尤为重要。”

  父母不可能陪伴小孩一辈子,老师不可能时刻在小孩身边,小孩子遭遇人际方面的麻烦,迟早得自己去应对。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大人对孩子最好的保护,就是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PS:微信又改版了,为了让大家每天早上8点半,准时找到我们,大家可以按照下列方法操作:

  请设置 “置顶”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陪孩子一起成长”-点击右上角“”-点击“设为星标”。

  按个,留个言再走啦~让我们看到你的观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