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田园,陌上归人。

△区瑞强

70年代的香港,粤语民歌还没有走进大众的视线。

1976年,许冠杰专辑《半斤八两》中《梨涡浅笑》《浪子心声》等都带有民歌的味道。

1979年,他将欧西民歌的风格渗进粤语流行曲之中,发布了真正意义上的粤语民歌专辑《陌上归人》。

专辑发出后受到了听众们的追捧,同名曲《陌上归人》更是在电视剧《甜甜二十四味》中当作插曲被哥哥张国荣演唱。

斜阳伴晚烟 我像归鸟倦

晚霞伴我过稻田

重回觅爱恋

他的低吟浅唱,听来如饮得年头久远的红酒,醇香动人、沁人心脾、闭上眼是余音绕梁,久久不能离去!

他的声音浑厚,富有质感和感染力。弹吉他,唱民歌。几十年来,他一直用清新而又流畅的音乐让听者有一种回归自然、荡涤“尘埃”的感觉。

他就是“民歌王子”区瑞强。

多年以来,区瑞强似乎和吉他是分不开的,无论在哪里都抱着一把吉他。

其实,上小学的区瑞强就已经懂得如何弹奏吉他。那时候,他哥哥和几个朋友组band,在哥哥的熏陶下自小就对音乐产生了兴趣。

无师自通的他,在中学阶段已经摸索到了一些弹奏技巧。他开始听各种不同的民歌,并尝试跟着唱片弹奏。

那个时候民歌是一股非常流行的热潮,少年时代的他经常与一班朋友一起研究学习。在朋友的带领下,区瑞强开始学习正统的乐理知识。

70年代初,他抱着吉他加入了香港业余民歌界,1977年转为职业后,被邀加入电视台及电台做主持。

当时的他不过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少年,却已经接触吉他、接触民歌数年有余。

那时候,香港还是英文歌的天下。1972年,许冠杰在TVB特别节目《双星报喜》中首唱《铁塔凌云》,1974年推出粤语专辑《鬼马双星》……

这些歌曲受到了听众的喜爱,从此开启了香港人唱粤语歌的风潮。

粤语歌受到了追捧,但那时的粤语民歌还没有真正的“登场”。

在早期民歌的影响下,1979年,24岁的区瑞强在粤语歌的浪潮下推出了专辑《陌上归人》。

他一边在大学里念书,一边当DJ、歌手。当时的他,虽然没有大红大紫,但也拥有不少的支持者。

所以,专辑发行卖了二十多万张,在当时也是一个不俗的销售数量。初放光芒的他并没有懈怠,在之后的几年里,他不断的发行民歌专辑。

慢慢地,人们认识了这个充满田园气息的歌手,认识了这个歌声温和舒心给人温暖的民歌王子,大众慢慢地接受并喜欢上了粤语民歌。

渔火闪闪擦浪涛,随那海浪舞。

小娃娃,你可知道

巨浪翻起比船桅高

伴随着海水轻拍崖岸礁石的声音,吉他声缓缓响起。

歌声轻轻的在每一个人的心头流淌,娓娓道出渔家给孩子讲述海上风云变幻情景的故事。

《客从何处来》让人不由得眼前浮现故乡的山水,恍惚间回到过去,那有灵魂的声音直抵心底;

《爱在阳光空气中》温情的歌声演绎出一个在爱情过去之后没有仇恨,不后悔的温和贴心的男子形象;

《水霞》则是对山间踏青路上景色的描述,清新的旋律、温婉的唱腔使人迷醉……

无论是原创歌曲,还是翻唱经典,他都唱出了“民歌”的味道。

听他的歌,总有一种融入了自然之中,纵情于山水之间的感觉。其实,这也正是区瑞强所向往的生活。

小时候,他在香港九龙的旺角生活。在那样的一个闹市里,有时候想看到一棵树可能要走上三、四个街头或者到一个公园里才能看见。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到了一个郊外的地方寄宿。

在那里,他游山玩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美妙的自然风光。他喜欢上了那个“世外桃源”,他爱上了大自然。

后来的区瑞强,虽然工作繁忙,但每每有空闲他都会“回归”到大自然中去。甚至,工作之余,他还买下了一块“荒地”开始耕种。

最后,他创办了“音乐农庄”,引入了更多的都市人感受田园生活,从城市回归到大自然。

他将自己融入到了自然中,所以他才能唱出那么清新的民歌。

1982年的偶像青春剧《爱情安歌》,主题曲《那天再重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时,区瑞强才走进大众的视线,才真正的开始成名。

为今天相聚饮此杯

要醉的继续醉

为今天一别竟不知

那天再重聚

这首歌,可以说是经典的校园民歌之一,每当大家毕业的时候,总被一次又一次的拾起。

从1977年正式入行,他监制和灌录无数唱片、参与多场演出、制作多场演唱会,皆以民歌及抒情靓歌为主要重点。

数十年里,他为推动港乐民歌的发展,不遗余力。为香港民歌的贡献,无出其右,绝对是香港民歌界代表人及一代宗师。

1988年,他创办了“音乐农庄”以及音乐农庄教室,开始开班教唱歌,培养下一代唱家班,当时参与活动的香港人超过二百万人次。

功成名就的他并没有选择退隐江湖,依然向港乐坛输送着自己的民歌,他的民歌一直在路上。

一张张民歌专辑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民歌味道》系列专辑更是将这种喜爱延续到高潮。时代虽然在向前,可他的民歌永远不会“落伍”。

在电子音乐、敲打乐大行其道的乐坛中,一张张以吉它和琴弦为主乐的民歌专辑充盈着挥之不去的怀旧氛围。

听众在怀旧的同时,忙碌的城市和忙碌的人流都悄悄消失了。在音乐里,他们终于可以安静下来。

时光肆意的流淌,青春的容颜慢慢的消逝,可心底的那股热爱却愈来愈强。

从1979年的第一张民歌专辑到如今已快有四十个年头,可他唱出的民歌的感觉却一如从前。

弹吉他,唱民歌。弹奏的是情怀,唱出来的是“从前慢”的美好记忆。

进入21世纪后,音乐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卡拉OK的流行让新一代歌手进入了一个无形的框框内,丢失了内心应有的自然的拍子。

乐坛新一辈歌手经常被人指歌艺欠缺,唱片公司只要求歌手外表靓丽,便推他们出去。

其实一个好歌手是要用上很多时间去上课学唱歌,不但上课学习就连心态也要肯学,要经常留意其他歌手演绎歌曲之分别,从中找到学习的地方进行改进。

在乐坛打滚30年的区瑞强面对当时港乐坛的种种问题,他亲自将30年录制唱片及当歌手的一切经验在课堂上一一传授给乐坛的新人。

他不但讲理论,而且会纠正学生的唱法,让他们有正确的概念及提起他们对歌曲演绎时,各人有发自内心节拍的演绎方式。

2017年,在幕后担任和音兼键盘手的歌手咏诗,入行十年首开演唱会唱歌,演唱会上十几个殿堂级歌手现场助威。

△歌手咏诗

其实,开演唱会前咏诗对自己的外形一直不自信,始终跨不出“第一步”。在区瑞强的安慰鼓励下,她才慢慢的有勇气走到台前,有勇气让大家听到她的那副“好嗓音”。

十年前,也正是在电台工作的区瑞强发现了这个“好嗓音”。在之后的十年里,他带着她,一点点的教她唱法、带着她积累经验。

坚持民歌也好,培养乐坛新人也好,这个音乐老炮儿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歌唱”,坚持推广粤语民歌。

1955年出生的他,如今已经60有余。依然活跃在乐坛上,仍然唱民歌、开演唱会、推出唱片,坚持自己的音乐风格和理念。

1999年至今,他一直在香港电台第二台主持《2000靓歌再重聚》。

他是香港划时代而最资深中文节目主持,在节目中他与香港大部分顶级歌手合唱,留下一首又一首的怀旧金曲。

他的民歌影响了一批又一批青年歌手,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崇尚自然的民歌歌手,就像是繁嚣噪音之中的一点清泉,给每一个焦虑的人带来慰藉。

△吴岱融

2017年,区瑞强 、吴岱融二人携手合唱《水霞·风云》旧作新唱两个饱尽沧桑的人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过往优美词风配合崭新的编曲,带给听众不一样的感受。

是谁令青山也变

变了俗气的咀脸

又是谁令碧海也变

变作浊流滔天

时光易逝,青山可变,碧海也将不再。可即便那海枯青山烂,与音乐的约誓,也不变迁。

一生太短,一瞬好长。一把吉他,数不清的民歌。陌上花开,待后人回味,你在前方等我们缓缓归矣。

来源:淘漉音乐(taolumusic)

投稿须知: 注明为原创或选摘、摘录等(若不注明责任自负),并注明联系方式,本平台不设稿费,文责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