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6月,八路军第一纵队机关来到山东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同来的,还有27个抗战将士的儿女。这些孩子最大的七八岁,最小的才出生3天。由于长期跟随部队转战,加上营养不良,许多孩子的体质很差,又黑又瘦。

年过半百的村妇救会会长王换于十分心疼这些孩子。她找到司令员徐向前:“这些孩子整天跟着你们不是办法,大人们整天忙着打鬼子,哪有时间照顾他们?我看不如将孩子们分散到可靠的群众家中代养。首长们能专心打仗,鬼子来了孩子也容易隐蔽。这个地方三村五里我都熟,谁家适合养小孩我最清楚,首长如果信得过我,就将孩子们交给我吧!”

10月,王换于任负责人的东辛庄抗日战时托儿所成立。不到5天时间,27个八路将士的孩子全部被王换于安排妥当。王换于一家承担起了抚养罗荣桓的女儿、徐向前女儿等7个孩子的责任。

一次,王换于去西辛庄看望一个寄养在那里的婴儿,发现孩子瘦得不像样,就将孩子抱回了家。当时,二儿媳的孩子正在吃奶,王换于说:“这个孩子是烈士的后代,把奶给这个孩子喝吧。咱的孩子没了,还可以再生,咱可不能让烈士断了根。”

一下子增加了8张嘴,王换于家里的粮食很快就不够了。粮食大部分用于抚养八路军的孩子,王换于的4个孙子都变得营养不良。

王换于孙子秋江患病后,家里人都在忙着照顾托儿所的孩子,没来得及找医生。患病第三天,秋江便离开了人世。

王换于另一个8岁的孙子春海一次高烧不止,但正赶上敌人“扫荡”,全家人忙着转移托儿所的八路军子女。没能得到及时治疗的春海也病情恶化离开人世。

令王换于揪心的是,另外两个孙子秋潇和冬马,也因营养不良先后夭折。

王换于一家失去了4个孩子,但他们照顾的八路军子女全部安然无恙。从1939年到1942年,王换于负责的战时托儿所的41名孩子均健康成长。1943年,又有45名八路军战士的孩子由王换于负责的战时托儿所抚养照顾。

抗战胜利后,山东保育小学600多名学生安置在东辛庄村,王换于一家又继续承担起为保育小学服务的重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